[摘要]危险驾驶罪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醉酒状态,或者以追逐竞驶、严重超载、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方式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并危及公共安全所构成的犯罪。图木舒克市辖区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即醉酒型危险驾驶的案件占到99%。2011年5月1日醉酒驾驶入刑以来,在预防醉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几年,图木舒克市辖区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发案率已经超过其他类型的案件,成为受理量最大的审查起诉案件。醉酒驾驶案件持续维持在高位运行,本文对2019年以来图木舒克市检察院(以下简称图市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进行分析。就综合治理提出相关建立和意见。
[关键词]图木舒克市辖区;醉酒型危险驾驶;建议意见。
一、基本情况
(一)历年受理起诉案件的数据不断增加。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图市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件数据如下:2019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60件,醉酒型危险驾驶案7件,占到当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的4.38%;2020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46件,醉酒型危险驾驶案70件,占到当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的47.85%;2021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94件,醉酒型危险驾驶案80件,占到当年受理审查起诉案件的41.24%; 2022年1-9月受理审查起诉案件294件,醉酒型危险驾驶案193件,占到1- 9月受理审查起诉案件的65.64%。
(二)酒驾人员以低学历中年男性为主。2019年以来,我院受理醉酒型危险驾驶案350件,犯罪嫌疑人学历占比:半文盲13人,小学86人,初中127人,中专19人,高中36人,大专40人,大学本科23人。从职业占比来看,占比较高的前四位为:农民142人,占40.57%;进城务工人员52人,占14.86%;个体劳动者41人,占11.71%;无业人员38人,占10.86%;性别占比中只有2名女性,其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6岁。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化程度上酒驾人员小学和初中学历男性占比较高。工作职业来看,农民、务工人员、个体排在前列。性别以中年男性为主。
二、原因分析
一是酒文化氛围浓厚。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我国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就有“无酒不成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酒文化传统,因此,走亲访友、同学聚会、祝福祝寿、交际应酬等都少不了饮酒,饮酒成为人际交流、增进感情的一种生活方式。有车有酒,酒文化及地域风俗,自然为酒驾提供了条件,埋下了隐患。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醉驾入罪的门槛低、处罚轻。醉驾案件取保候审率高达99%,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威慑力相对较低,且群众对此负面评价远远小于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驾驶人对于醉驾危害性的认识。认为只要不出事故,就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特别是近年来为了缩小打击面,总体上倾向于从宽处理,对一些过去认定为醉驾的短距离挪车行为不再认定为犯罪,对血液中乙醇含量在80mg/100ml至140mg/100ml没有特定情形的,可以作不起诉处理,导致相当群众认为醉驾被判处缓刑及罚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无过多影响,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感[1] 。
三是存在侥幸心理。一是对发生危害结果心存侥幸,实践中,有些司机认为自己喝酒较少达不到醉驾程度,或者认为驾车离喝酒的间隔时间较长,血液中酒精含量已经较低达不到醉驾程度,但经检测却达到了定罪的标准。这种行为人,对自己的酒精状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悔不已。有些认为自己喝的不多,而且就开一小段路就到家了;二是对被查获的可能存在侥幸。不少酒醉驾驶人认为,交警一般是在夜间查处酒驾。白天,尤其是上午并不会检查。交警主动设卡查酒驾虽然有之,但不是常态,使得醉酒驾车的行为并不能都被查处。
四是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一带一路等政策实施,图木舒克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2019年第三师师机关从喀什正式整体搬迁到图木舒克市办公,随之一系列社会发展的好政策落实,职工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辖区人口数量逐年增多,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和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五是公安机关逐年加大查处力度。除了加强日常的巡查,夜晚尤其是晚饭前后,图市交警大队在各个路段设置路卡进行路查,还针对暑假、节假日等酒驾行为高发的不同时段采取集中路查、异地用警、交叉执法等方式。2021年9月,图市辖区摩托车醉驾也被列入打击范围。同时辖区职工群众对摩托车酒驾查处的认识还不深入。尤其是基层连队职工,认为团场连队道路公安查处力度涉及少,侥幸心理更是严重。
六是与社会诚信体系相关的惩处机制尚未完善。治理酒驾醉驾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有效合力。目前主要还是以政法部门的打击震慑为主,其他部门有效参与较少,涉及酒驾醉驾人员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外,还没建立起完善的负面评价机制,增加该类人员的违法成本,促进其守法的自觉性。
七是法律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只有交警部门一家的宣传,这样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有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酒后驾驶的人是受到酒桌上领导、亲戚、朋友的间接或直接纵容。所以,责任的劝阻、朋友的叮咛,更是胜过千百条宣传,“醉驾入刑”以来,尽管相关部门都开展了法律宣传,职工群众对“酒驾入刑”知晓率较高,但是对酒驾醉驾社会危害性、刑法的惩治力度等仍然认识不足,导致发案率居高不下。
八是职能部门联动共治没有形成合力。对酒店、餐饮、娱乐场所等容易发生酒驾行为的场所,行业主管部门未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提醒和保障机制督促其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政法机关、尤其是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和平台,改进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酒驾危害后果、法律责任,以及公检法机关严查严惩的相关措施,尤其是在团场连队职工密集区、对重点区域如酒店和娱乐场所悬挂酒后驾驶机动车危害性宣传标语和提示标志。通过曝光辖区酒驾醉驾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宣传效果,倡导积极健康的酒文化,树立适量饮酒的理念。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二)加强部门联动共治,形成合力。一是建立对餐饮娱乐场所酒驾醉驾行为的强制提醒和报告制度,二是落实对国家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通报制度,以儆效尤。三是完善公民个人诚信体系,考虑将酒驾醉驾违法行为记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提高酒后驾驶的违法犯罪成本。
(三)严格职业准入。相关主管机关加强对职业司机的监管,强化和完善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考核培训、日常监管、加强检查和落实。对于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等私家车,由连队两委、社区、居委会等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和监管。
(四)建立举报监督制度。积极争取广大职工群众和市民的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并落实举报奖励和保密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使酒驾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减少酒后驾车行为,杜绝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积极倡导酒后代驾服务。让酒后代驾成为一种习惯,建议有条件的酒店、饭馆提供“酒后代驾”有偿服务,酒店、饭馆、娱乐场所提供代驾名单、联系电话。并对于饮酒的人员和饭桌所有人员提前告知店内的酒驾服务,并在饭前饭中和饭后确认是否需要代驾。一旦需要,代驾驾驶员召之即来,将饮酒人和车送回家。预防事故发生,保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扶持本地“酒后代驾”行业发展,多方面为其提供发展的宽松环境,引领“酒后代驾”行业快速发展。并积极倡导驾车人转变喝酒后的出行观念,从思想和观念上防止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1.法治论坛 责任编辑:罗方荣。《酒驾犯罪高发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探究》作者吴旭莹、广西法治日报。2020年12月22日 。(图木舒克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朱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