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警视在线  > 深度观察

  • 11
    2024-07
    调查动机  近日,福建厦门的黄先生来电反映:从网店买给孩子玩的“捏捏乐”(一种解压玩具)有“毒”。“拿出捏捏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用甲醛测试纸测试显示,这款玩具甲醛严重超标。”  黄先生说,他仔细检查外包装后,发现这款玩具没有生产厂家等信息,属…
  • 10
    2024-07
    7月15日初伏,不少人将开始贴敷三伏贴。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线上线下三伏贴销量升温较快,但产品却呈现出“两张皮”。相比线下更严格的监管,线上三伏贴鱼目混珠,不仅成分差别大,产品类型也五花八门,更能随意贴牌定制。医生提醒,购买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诊断之下贴敷…
  • 10
    2024-07
    囿于长期以来的赔偿纠纷,各大快递企业近年来纷纷推出快递保价服务,即消费者在寄送快递前交付一笔保价费,为寄送物品“上保险”。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丢失或损坏,快递企业将根据消费者的货物保价声明价值、货物真实价值的投保比例、货物实际损失金额进行赔偿。有些消费者保…
  • 09
    2024-07
    “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24岁的债务人李森这样形容他找“咨询公司”进行“反催收”的经历。两年前,毕业后“北漂”的李森因收入微薄,生活困窘,便“求助”于各类网贷平台,最终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2023年,李森的网贷总额超过20万元。为了解决沉重的债务压力,那些…
  • 07
    2024-07
    一款不能用于充电的“充电宝”,为何出现在多家网店中?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网络商家销售所谓的“藏手机神器”,在伪造的“充电宝”或者水杯、镜子内设置暗格,可以将手机隐藏其中,很多商家明确表示此类“神器”可以帮助学生逃避校方检查。假充电宝甚至显示“…
  • 01
    2024-07
    硅胶一贴变了模样,万元即可私人定制  记者调查硅胶人脸面具销售使用乱象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张博图  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接到居民报警后,上海闵行警方迅速行动,次日在外省市将嫌疑…
  • 29
    2024-06
    编者按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6亿,其中,约1.7亿人是网民。随着“银发经济”驶入了数字化的快车道,一些唯利是图的骗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在部分网络直播间,充斥着各类保健品销售话术,吸引了不少有健康焦虑的…
  • 24
    2024-06
    □ 林楠特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知识付费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追捧。一些网红也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到卖课的队伍中。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网红卖课市场风生水起,但也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课程同质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 24
    2024-06
    在绿色出行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下,共享单车凭借便利优势广受欢迎,几乎成了通勤自行车的代名词,而配置高端的自行车,则成了骑行爱好者运动健身的工具。在这一低一高的“夹缝”里,骑自家普通自行车通勤的人反倒显得有些“小众”,停车成了目前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担…
  • 22
    2024-06
    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超车、途中接听手持电话、违章停车……一些司机为了逃避交通违章处罚,选择通过“买分”的方式,使用他人驾驶证分数抵消自己的违章。有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商机,充当“黄牛”组织他人“买分卖分”牟利,更有甚者开发出App为“黄牛”提供买分卖分人介…
  • 20
    2024-06
    这些社交软件何以充斥涉诈信息?  记者调查非主流社交软件乱象  调查动机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公安机关发出紧急提醒:“纸飞机”“蝙蝠”“事密达”等非主流社交软件出现在一些未成年人的智能手机中,电诈分子多用此类软件大肆诱导未成年人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助犯…
  • 18
    2024-06
    6月12日,记者收到的多个快递,运单上都有“扫一扫 抽雨伞”的广告。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扫一扫 抽雨伞”活动,抽中话费券后,不仅需要充值购买,还需要下载APP后才能使用。扫码抽奖页面截图刘先生扫快递取件码上的广告被要求充值,与客服沟通时被告知“无法退款”。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