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冬天,野竹旺村刘振安接过祖上传下来的黒膏药配方,同时也接过了祖辈熬制黒膏药的熬制技艺。此方是水浒梁山好汉浪子燕青通过民间中医组方而成,因此而得名燕青黒膏药,流传近千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燕青黑膏药”顺应了乡亲们的习惯称谓,改而姓刘。
“刘氏黑膏药”,颜色虽黑,却有温度。它的黑有点类似于煤,它的那件黑色的外衣下,深藏着生生不息的火苗。不同的是,煤是大地的生成,黑膏药更像是人与自然地相约。数千年来,它默默无闻地抚慰着人们的伤痛。
今年的这个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沂南县中医文化研究会会长蔡建春先生处,我与正在申报“刘氏黑膏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振安夫妇相遇,得以知晓“刘氏黑膏药”的来龙去脉,继而勾起我对童年时那些来村庄打拳卖艺、卖膏药人的回忆。
对我而言,那些打拳卖艺、卖膏药的人,一直是一个谜。初冬,村庄的街头上,一个冷得人们瑟瑟发抖的日子,那些打拳卖艺的汉子,在人们的围观下,光着脊梁,挥舞着大刀片……嘴里还时不时地喷吐出烟火来……舞刀弄枪过后,大汉把黒膏油轻轻涂到自己的伤处,这时,人们纷纷围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购买膏药。那些因腿疼、腰疼,买了黑膏药的人们,贴上黑膏药后,治愈的效果如何,我不知道。但每当有人来村子打拳卖艺、卖膏药时,总有人在大汉们休息的间隙,买他们的膏药,并给他们送上茶水和食物。
童年时的村庄里、集市上,那些打拳卖艺、卖膏药的人,来去匆匆。他们如同天上的流云,没人知道他们的去向。他们从肩头褡裢内掏出的,那一贴贴圆圆的黑色的膏药,是什么成分,怎么制作的,更是一个谜。
而今,眼前的刘振安说:“制作黑膏药程序十分复杂,一般从凌晨三点开始生火,五点开始捞渣,晚上七点多才能把膏药熬出来。”分别后,他用微信给我留言,告诉我,如果想了解制药过程,最好捞渣前到他那里。为了弄个明白,我让刘振安通过微信,给我发了“刘氏黑膏药”制作地点的位置。
12月14日凌晨3时30分,我起床驾车前往马牧池乡野竹旺村。路上,少有车辆行驶。挂在天上的月亮,在西南方向闪着清光。路旁——屋顶,树木,山峰,灯火,从我的车身旁,一一忽闪而过。前方,在车灯强光的照射下,透出某种寒冷。远处,山村灯光若隐若现地闪烁,流露出一种浓浓的睡意。
时空如此深邃浩渺,却不妨碍我探究童年留存于心中的未解之谜。上坡下坡,几经转弯,4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刘振安早已在大门前等我,见到我后,来不及寒暄,便引我到他的黑膏药生产场地。
刘振安生产膏药的场所,紧靠父亲的住宅。三口大铜锅,一字排开。三位老年妇女,手持木棍,在香油浸泡的盛满各种药材的铜锅内,不停地搅拌着。她们的脸庞,被炉口的火光映红……
古老的院落,我无法辨别它的岁数。那些隐含在老屋石墙上的流年碎影,像条条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于迷蒙清澈中,让夜空下的村庄,愈显沉静安然。
刘振安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已经带着一身武功,带着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黑膏药的故事驾鹤西去。刘振安的父亲也已积劳成疾,病卧在床。然而,这场以灵魂相约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契合,仍在继续……
此刻,三口铜锅内,正翻滚着在沂蒙大山里生长出来的何首乌,透骨草,蒲公英,紫苏子,薄荷,蒺藜,拉拉秧根,杜仲,木瓜,赖蛤蟆棵,金银花,地龙和纯正的小磨香油等等。它们以延续了数千年的形式,在刘振安与它们之间互动交融。
我的眼前,三口铜锅连同它内在的所有的存在活了起来。这些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它们吸日月之精华,沐春秋之洗礼,萌生出了山魂水魄的灵性。
制药过程中,采用桑、柳、槐做燃料,每锅加40斤香油,药材经精心挑选,并需经过炮制,熬药,炼油,下单,火毒,摊膏六道程序才能完成。刘振安告诉我:“这铜锅内的药材,包括制作的程序,都是严格按照祖传的方子进行的,对腰腿疼,颈椎疼,以及跌打伤,都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透皮达骨,祛风除湿,散寒止疼,溲风化痰,温经活络,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刘氏黑膏药”由92味中药材合成,它伴随着刘振安祖辈的身影,闯关东,下江南,为众多百姓解除了病痛。至今,那里的老人们还清晰的记得“刘氏黑膏药”这个名字。“刘氏黑膏药”,“92味中药”……
“92”这个数字令我震撼!一贴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黑膏药,竟含有如此众多的元素,它凝聚了祖祖辈辈多少心血啊!这需要多少代人,多少次反反复复的实践和完善,才能完成啊!
刘振安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清朝,祖爷在大成庄一代打拳卖艺时,认识了同行徐大刀,两人经过协商,各自带着自己的黑膏药配方,去莒县城一老中医处,结合两个不同的配方,对黑膏药配方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新配方经抄写整理后,二人人手一份。返回时,突遇大雨,徐一刀的新配方被雨淋湿,字迹模糊不清,无法使用。祖爷的那个配方,下大雨前被揣在怀里,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徐大刀找祖爷要配方,祖爷说自己的那个也被雨淋坏了。因而,新的黑膏药配方,唯有在刘家传了下来。
天然璞玉,需要时光地雕琢。刘氏黑膏药的背后,隐隐着一个家族漫长的善与爱的心灵传递。炉火旁的刘振安,这个紧随先人不离不弃的身影,或许正是一个生命整体性意义上的存在。
人各有志,有的人在古老的城墙上,细数着过往的岁月;有的人在高速列车上,幻想着梦和远方……眼前的这位刘振安,正在大山深处,接过祖辈的褡裢,将过去的故事背负肩上,继续着那个属于心灵原乡的行程。
网站编辑:郭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