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群众的呼声,是政法工作的重心所在。党的十九大以来,首都政法系统向群众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平安北京建设实现跨越式前进,群众安全感连连攀升;深度参与保障“两区”建设、中轴线申遗、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北京金融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等专门法院成立,4100平方米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诉讼服务更加便利,法治服务保障全面提升,政法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北京市肩负着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的重大职责使命。五年光阴,一份初心,北京政法系统不断强化“主场主责主力”意识,坚持最高标准、最强组织、最实举措,全力维护了首都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立足主责主业捍卫公平正义
一条热线,架起人民法院和诉讼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去年9月初,北京西城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直通分平台接到执行案件申请人庞某的电话,称其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车辆。座席员立即与院执行局取得联系,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致电庞某,提示他注意事项,并及时赶赴现场,查扣了被执行人的车辆。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先后推出12368诉讼服务热线、“夜间法庭”、“云法庭”等一系列为民举措,扎扎实实为群众纾困解难。
为解决部分超大型社区群众因职住分离面临的诉讼难问题,北京法院推出“夜间法庭”,针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数额小、争议内容与居住地生产生活相关的简单民事案件,利用当事人下班后的时间开展诉讼服务和活动。不到两年,“夜间法庭”处理相邻关系、婚姻家庭、房屋租赁纠纷等各类案件2000余件,得到辖区群众的充分认可。
让人民群众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没有仅停留在口号上。近日,记者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接诉即办”指挥大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司法办案数占比46.1%,而监督办案数占比达到53.9%。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监督受理案件12744件,较去年同期上涨54.96%。
“每一封群众来信、每一条群众诉求我们都会认真登记,便于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和各个业务类别的检察官全程跟踪督办。通过分析数据,我们也会对一些群众反映比较集中、高频次的民生问题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工作,实现‘未诉先办’,这也是‘接诉即办’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十二检察部主任王燕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首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变“被动”为“主动”,案件办理出现可喜的变化。今年2月以来,全市“检察业务来源结构比”,即依职权主动监督:依申请监督:依移送受理,由16.85:17.42:65.73优化至37.62:13.46:48.92,依职权主动监督案件数量首次超过整体办案数量的三分之一,依移送受理案件数量首次低于整体办案数量的二分之一。“一增一减”显示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规模稳步扩大,北京市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全面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能力
近日,在位于海淀区吴家厂路55号的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记者见到50多岁的建筑工人赵师傅。来北京20多年,赵师傅一直在工地打工。“我今天来中心是想请帮我的法援律师吃顿饭,但是他不肯。这几年,前前后后好几位律师帮了我们好几次,我想表达我的感谢。”赵师傅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和工友遇到公司老板欠薪的事情,都是中心指派的法援律师帮忙要回来的,有近7万元。
近年来,像赵师傅这样,从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起,受惠于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群众不计其数。
“群众来到中心求助,有时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诉求,前台就有工作人员,通过自动化设备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定位法律服务需求。”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科科长王涛告诉记者,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可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办理、人民调解、诉前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其中,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席位达110个。
记者在热线分析系统上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当月电话量已超过5.4万个,满意率达99.49%。“几乎每天我们都会接到群众打来的表扬电话,称赞接线律师专业、耐心,说自己切实得到了帮助。”12348热线平台管理科科长赵明明介绍说,2016年以来,北京12348热线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308万人次,服务时长超过31万小时。
除了公共法律服务越来越便捷之外,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放管服”工作成效也较为明显。144项行政服务事项在“网上北京市公安局”就能办,9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户籍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农转非、二胎子女投靠等户籍限制条件被取消,户籍进京、特殊人才入境等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同时取证”……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很多行业按下暂停键,法院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有多少起案件就有多少群众期待的眼神,审判工作该如何开展?
北京法院的回答是:将技术与法治融合,把案件审理主战场从线下搬到线上,确保疫情之下“公平正义不停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2月3日,“北京云法庭”全面上线,当年实现网上庭审35.9万次,占全国法院线上庭审数量的四成,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各省和39个国家。2021年,“北京云法庭”在线庭审次数占庭审总数的67.4%,数量和占比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如今的“北京云法庭”,可支撑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庭前谈话、串案合并审理、远程调查、正式庭审等诉讼环节在线进行。
矢志不渝护航法治中国建设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5年来,首都公安机关对于执法规范化建设倾注大量心血,紧紧抓住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个“牛鼻子”,在全国率先创建“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及律师远程视频会见、嫌疑人随身物品寄递处置新模式等制度机制,检察机关首创派驻中心检察室、认罪认罚案件“48小时全流程结案模式”,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在持续严打各类刑事犯罪方面,首都公安机关瞄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假等突出违法犯罪,攻大案、破小案、清积案并重,掏窝点、打团伙、铲链条并举,刑事警情近5年连创新低,街头、社区发案10年最低,群众安全感连年攀升。此外,反电信网络诈骗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首都公安建立起四级反诈中心,避免群众损失逾150亿元,累计返还涉案资金近6亿元,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首都北京,“忠诚”二字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锻造一支忠诚纯洁可靠的首都政法铁军”成为推动首都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2020年7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启动。北京政法队伍从开展教育整顿之始,就在常态化上下功夫,坚决清除顽瘴痼疾,补齐短板弱项,强化源头治理,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危难时刻,政法队伍是冲锋在前的主力军;法治中国建设,政法干警是矢志不渝的护航者。北京政法系统始终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最高原则、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全面加强政法系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从公、检、法机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筑牢执法公正;从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到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审判质效,推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智慧法院建设……北京政法系统在保护人民权益、维护人民利益上下足了功夫,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