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从理性认识的层面来看,战略思维是对事物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内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长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的认识、把握。
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思维显得不够;战术性、具体性工作游刃有余,但战略性、前瞻性工作谋划不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导致把握不准大方向,甚至丧失重要战略机遇,这就是缺乏战略思维的典型表现。
进一步来看,如果没有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就容易陷入狭隘的本位主义、部门主义、地方主义,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体事业受损;如果不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未来大势,就容易陷入短期主义、功利主义,就可能做出违背规律、违背趋势的事情;如果抓不住重点,不把中心工作与日常工作分清,就容易陷入事务主义、文牍主义,难以顾及重大问题和关键难题。
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真正上心用心去实践,善于不断总结思考,做到战略和战术上的“双勤奋”,以此来掌握规律、摸清门道、提高眼界。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就是要正确把握好四对关系:
一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其实质就是透过复杂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最终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判断。
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其实质就是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最终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三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其实质就是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面向未来,使眼前利益服务于、服从于长远利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其实质就是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事物的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能够带动全局的中心任务、关键环节,最终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
对于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说,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