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焦点热点

中国焦点面对面:河南暴雨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何关联?——专访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1/7/24 0:00:00

  7月20日,中国河南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地在三天的时间里下了一年的雨;与此同时,西欧也遭遇了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上百人死亡。当下,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重大天灾越来越频繁地见诸媒体报道之中。

  此次河南暴雨的成因是什么?与全球气候变化有何关联?当前,中国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后期防汛形势如何?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近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引发社会关注。本轮河南暴雨与历史同期相比具有怎样的极端性?

  贾小龙:17日以来,河南多地发生破纪录极端强降水事件,具有过程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降水极端性强、短时强降水时段集中且持续时间长等特征。

  累计雨量大。7月17-22日,河南中部和北部降水量普遍有200~400毫米,河南有39个县市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当地常年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郑州、辉县、淇县等10个县市超过当地常年全年降水量。

  强降水范围广。累计雨量超过250毫米的强降雨覆盖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国土面积的31.1%,超过河南历史上的“75·8”暴雨过程(3.45万平方公里),全省65%的国家气象站出现过暴雨天气,其中44%站点出现过大暴雨天气。

  降雨极端性强。17日以来(截至22日08时),河南19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数量远超“75·8”(5个),32个县市连续3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数量也远超“75·8”(15个)。

  短时强降水时段集中,持续时间长。18日夜间开始,河南北部、中部、西部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19-20日连续两日暴雨区域集中在郑州及周边区域。郑州20日16-17时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5毫米,河南林庄,1975年8月5日)。



  中新社记者:河南为何会发生极端强降雨?与全球气候变化是否有关?

  贾小龙:河南省近期极端强降水事件是发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七下八上”的北方降水集中期,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协同作用的直接结果。

  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是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增强的根本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大量研究已证实,随着气候变暖,大气层在饱和前可容纳更多水汽,极端强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近期,西欧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中国河南出现“7·20”特大暴雨,都是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的具体表现。

  二、太行山和伏牛山是造成此次极端强降水的地形因素。太行山和伏牛山的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三、“七下八上”期间正是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集中期,历史上许多极端暴雨事件都发生在该时段,如河南“75·8”暴雨,北京2012年“7·21”暴雨等。据统计,河南7月降水量为全年中各月降水量的最大值,且7-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2%,是全年容易发生强降水的时段。

  四、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协同作用是造成本次极端强降水的直接原因。近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西伸到中国华北东部和黄淮东部地区,河南处于副高西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同时热带地区台风活动进入频发期,加强了来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同时,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亚的大陆高压使得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进一步延长了河南等地强降水持续时间。



  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东北、华北降雨普遍偏多,前期东北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今年北方地区为何降雨偏多?与气候变化是否有关?

  贾小龙:今年主汛期以来(6月1日至7月22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5%(1951年以来历史第15);华北和黄淮(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偏多58.5%(1951年以来历史第4)。

  北方今年入汛以来降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6月至7月上旬,东北冷涡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阶段性偏北,有利于冷暖空气在北方地区辐合;7月中旬华北雨季开始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同时西南涡活跃,不断向华北、黄淮方向移动,并伴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跃,使得黄淮和华北地区水汽充足,导致北方地区降水偏多。

  此外,今年北方入汛偏早、降雨偏多,与海温和积雪等异常有较大关系,2020/2021年秋冬春季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北大西洋春夏季海温分布呈三极型正位相特征,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明显偏少,这些海洋和陆面状况的异常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及初夏东北冷涡活跃,进而有利于北方多雨。

  今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其他地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强,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密切关系。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已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今年汛期中国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如何?去年中国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今年中国的防汛形势与去年相比如何?

  贾小龙:今年主汛期以来中国降水偏多区主要在北方。6月以来(6月1日-7月22日),全国平均降水量17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1%。降水空间分布差异大,降水偏多的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部、华北中东部、黄淮西部及四川东北部、辽宁东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偏多五成至两倍,而西北地区中北部、华南大部、江南南部及云南中南部等地偏少二至八成。

  与去年相比,去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大。今年入汛以来,极端降水偏多,汛情呈阶段性特征,并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

  例如,6月中旬东北降水偏多,黑龙江流域出现了较重汛情;6月下旬后期到7月初,江南梅雨期降水偏强;7月12日,华北雨季开始,12-14日华北大部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15-17日,黄淮南部和江淮北部发生强降水过程,19-22日,河南、河北南部出现强降水过程,黄河支流、海河支流出现汛情,城市内涝严重,等等。

  目前正值“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预计汛期后期,东北西部、西北地区北部、华北北部、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偏多,松嫩流域、黄河上中游、海河、淮河、长江下游、珠江流域局部出现阶段性汛情的可能性较大。



  中新社记者:目前南方防汛形势如何?降雨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如何?

  贾小龙:6月以来(6月1日至7月22日),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94.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0%,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少。长江流域降水量293.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为2010年以来同期第二少,仅次于2018年(290.5毫米)。珠江流域降水量322.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6.3%,为199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汛期后期,江淮、江南和华南会有阶段性强降水过程,东南沿海还将受到台风活动的风雨影响,需要关注强降水对长江下游、珠江局部以及其他中小河流、湖泊、城市内涝等的影响。



  中新社记者:中国主汛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后期天气形势如何?北方是否还会有降雨偏多的情况?需要关注哪些重点天气?

  贾小龙:预计汛期后期,中国降水仍显示阶段性变化特征。7月下旬,江南东部和江淮东部主要受台风登陆的影响,降水明显偏多。8月主要有南北两条多雨带,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西北北部、华北北部、东北西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等地,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华南大部、江南中东部等地。

  8月上旬至中旬,东北地区西南部、西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偏多,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的洪水、地质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

  8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中新社记者:面对严重汛情,应该如何做?从气象保障的角度,应该如何安全度汛?

  贾小龙:中国正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据气象预报,近期部分地方仍有强降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关键期面临的形势,做好防汛救灾气象服务保障,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面对汛情,要始终把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压实主体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防汛和应急抢险救灾;要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完善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极端性天气动态监测工作,全面细致排查各类险情隐患;完善工作预案,要强化部门、流域协同联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从气象保障的角度,不仅要做好天气预报,还需要做好中期预报和气候预测,尽可能提前、及时、准确地发布预测信息,协助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灾减灾部署,安全度汛。

    网站编辑:高晓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010-53351827,邮箱928479055@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警视网“、“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栏目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