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晚报宜春讯 周瑞德、杨海峰报道:7月20日,宜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 “奋斗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宜春市庆祝建党百年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总结了宜春市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市经济社会的主要成就;本次发布会上,宜春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坚、宜春市工信局副局长吴哲、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易勇波、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柳、宜春市住建局副局长刘斌,分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记者:请问李主任,今年是“十四五”第一年,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我市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有什么举措?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如何?
宜春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坚: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要把“十四五”美好蓝图变成亮丽实景,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积极启动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项目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方面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清单管理月调度通报制度。对纳入调度的省重点、省大中型、市大中型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每月定期调度进展,及时亮晒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重大项目建设成绩,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局面。
二是坚持按季举办集中开竣工活动。每季度定期收集各县市区集中开竣工项目信息,根据项目数量、产业层次等因素择优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市级主会场,召开全市层面的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同时组织重大项目现场观摩行动,牢固树立标杆作用,不断浓厚项目建设氛围。
三是坚持定期督查协调推进机制。对各县市区、市本级重大项目积极开展现场督查,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问题,加快项目实施进程。
2021年,全市纳入清单管理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共808个,总投资4934亿元,年计划投资1493亿元。截至6月底,开工在建项目745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132亿元,占年计划的75.8%。自今年4月以来,省重点工程进展已经连续三个月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上半年,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增长21.7%,增速列全省第3。宜井遂高速、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宜春大道、国轩高科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还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在有序推进。
2.记者:工业是推动宜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请问吴局长,下一步我市在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市工信局副局长吴哲:感谢您对宜春工业发展的关心。长期以来,我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聚焦聚力做好存量优化和增量优质两篇大文章,形成了新能源(锂电)、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材、纺织鞋革、食品、化工等八大重点产业。2020年全市八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32亿元、利润总额22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均超七成,强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创新、强攻工业”战略,聚焦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新兴产业,全力构建彰显宜春特色的“4+3+N”现代制造业体系,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左右,推动创新能力持续进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绿色制造广泛普及、安全发展持续稳定,交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示范争先的“宜春答卷”。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是问海借力。跳出宜春发展宜春,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群产业体系。二是创新赋能。全力打造宜春市科技创新版图,着力夯实本地科创平台支撑能力,加大人才科创“飞地”建设和引智借技力度,全力增强内生创新动能。三是全域联动。牢固树立大宜春意识,着力增强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提高宜春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四是强链聚群。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未来新动能产业培育工程,瞄准优势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链,做好铸链补链强链文章,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五是绿色低碳。统筹考虑碳排放、工业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的综合平衡,加快淘汰一批高碳低效落后产能,支持引进一批低碳高效新兴产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3.记者:当前产业发展进入区域竞争时代。请问吴局长,下一步宜春打算如何进一步强化产业协作,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的整体优势?
宜春市工信局副局长吴哲: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我市启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以来,通过实施稳企育企、项目攻坚、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等行动,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为全市经济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我市制定了《宜春市制造业产业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以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一是产业链分类培育行动。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主导产业,提升发展建材家具、健康食品、纺织鞋服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动能产业。
二是产业链主体壮大行动。打造一批旗舰型、百亿级的领航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三是产业链创新协同行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积极对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市‘双百计划’。
四是产业链转型升级行动。对建材、金属家具等传统特色产业,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对生物医药、新能源(锂电)等优势企业,打造智能车间/工厂。完善优化“宜春智慧工业平台”建设。
五是产业链基础升级行动。以实施工业强基八大专项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设立全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
六是产业链开放合作行动。与粤沪苏浙产业园区合作,探索共建产业承接平台。定期举办产业发展推介会、洽谈周等活动。建设飞地研发中心等开放载体。
七是实施产业链生态优化行动。加大“飞地经济”推进力度,开发建设一批专业化主题产业园,推广“标准地”,推广建设订单式、下沉式多层标准厂房,盘活利用闲置或低效利用工业用地。
八是实施产业链安全护链行动。推动本地大中小微企业在产供销、要素配置、仓储物流、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方面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风险制,提高产业链风险管控水平。
4.记者:请问易局长,富硒产业作为宜春农业首位产业,发展成效如何?
宜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易勇波: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产业,坚定不移将富硒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的首位产业,全力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世界硒养之都、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今年上半年,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224亿元,呈现出在全省“先行作标杆,争先走前列”的发展态势。具体做到了“三个突出”:
第一,突出政策引导,做强产业保障。高位部署推进。将富硒产业发展列入乡村振兴考核评价体系,成立了书记、市长“双组长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市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统筹推进。科学规划布局。编制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一区两带三核六园”,实施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市三年行动。强化要素配置。针对富硒产业发展融资、市场、人才、用地等难点堵点,出台19条硬措施予以专项扶持。
第二,突出基础先行,抓实产业源头。抓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已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126万亩。抓主体培育。坚持扶优扶强,培育各类富硒经营主体376家。抓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全市通过“两品一标”认证富硒农产品383个,注册富硒农产品商标170个,其中,12个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第三,突出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注重项目带动。组建富硒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市县联动招商。去年以来,共签约富硒产业招商项目52个,亿元以上41个,投资总额突破190亿元。注重科技引领。引进赵其国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南京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组建富硒产业创新联盟。制定省级硒地方标准8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注重三产融合。引导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向园区聚集,建成省级“两园一体”43个、国家级3个,核心区总产值突破110亿元。推进富硒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点715家,大力唱响“好硒在宜春、硒养到宜春、硒望在宜春”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开拓创新,着力在建基地、强龙头、做标准、创品牌、促融合等方面重点推进,全力打造千亿富硒绿色有机产业链,力争早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市。
5.记者: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宜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非常大,我们在朋友圈经常看到蓝天白云的照片,老百姓普遍感受到蓝天白云多了、空气更清新了,请问林局长,宜春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十四五”期间,如何更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主要做法是:
一是压实生态环保责任。制定《宜春市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宜春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明确了乡镇、工业园区和52个部门的生态环保职责及追责问责情形,推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二是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整治水、气、土、生态等方面环境问题,纵深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自2018年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共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8092个。
三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并提标改造全市11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成15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7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4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同时将11个与城区相邻乡镇的污水通过管网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并组织对10个垃圾填埋场进行了封场改造。
四是构建环境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全市建成各类水质自动监测站15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07个,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全市12个开发区均已建成集污染源、区域环境质量监控于一体的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形成覆盖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自动监测预警网络。
五是实施分类执法监管。实施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和分类监管制度,共纳入正面清单企业131家、分类监管企业2223家,按照企业守法情况、污染程度、行业类别、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对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保持“利剑高悬”,2018年-2020年,全市共处理涉环境问题行政处罚案件1033件,处罚金额8285.8万元,移送拘留9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2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春。
6.记者: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请问刘局长,我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展如何,采取了哪些主要举措呢?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斌:感谢您的提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在我们江西,此项工作还是省委刘奇书记亲自领衔的民生实事,宜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部署,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自2019年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全市已完成193个小区、4万户的改造工作,12万户老旧小区业主的居住环境已经得到改善,也形成了袁州区农行宿舍,宜阳新区先锋小区、官园小区,樟树市江盐小区、丰城市赣西供电小区、靖安县清华苑小区,上高县工商小区,宜丰县流源小区等一批示范类小区,其中先锋小区旧改工作还得到了省委书记刘奇同志肯定和赞誉。今年,我市启动了178个老旧小区、3.76万户的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开工163个小区、3.2万户,开工率92%。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552个、10.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超32万老旧小区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一区一策”制定方案。根据小区现状,明确“一清七改”实施标准,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种标准对小区进行改造,“一清七改”,即清理违章建筑,改水、改电、改路、改气、改污、改面、改线,有条件的小区,再进一步完善周边环境设施、功能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此外,市住建局还成立一套专班,实行“日督办、周调度、月通报”机制,专门推进此项工作。
二是多方筹措争取资金。目前全市已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31亿元,此外,市财政为中心城区安排老旧小区奖补资金1亿元。此外,我们还鼓励原产权单位提供改造资金支持,引导居民出资参与,实现了“向上争”到“多方筹”。截至目前,获得社会各类出资1500余万元,居民出资1002万元。
三是部门联动积极推进。住建部门牵头抓总,实行项目督导通报、督办发函,组织联合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综合执法部门实行优化供水供气服务和排水接入服务、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两优一简”,发改、自然资源、行政审批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多验合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街道社区长抓后期管理,注重建管齐抓、改护并重,制定居民公约,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联席会议机制。
四是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制定居民公约、内部规范等后续管理制度,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探索推行“物业+家政”服务模式,完善小区长效管理。
党的宗旨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住建部门也将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继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作,为宜春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网站编辑:杨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