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党建

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成立40周年高层论坛召开

来源:警视网 作者: 时间:2021/5/3 0:00:0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月17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成立40周年高层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军队和政府有关单位、学术期刊等200余位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会议。与会学者聚焦“以建党百年之大视野 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教授代表省委宣传部致辞。他介绍了四川省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情况,认为这次论坛对于进一步推动我们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精神谱系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大势,掌握历史的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萍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突破、新业绩、新成就的同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以“建党百年之大视野 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主题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本质关联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本立场不动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不动摇。开幕式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主持。

  随后,侯惠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之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意识形态建设既表现出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先后表现出四种意识形态样式:其一,作为新型革命的意识形态,确立了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其二,作为立国之本的意识形态,在制度形态上确立了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通过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确立判别思想政治是非的标准、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等方式应对多元化思潮;其三,作为改革构建的意识形态,努力塑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形象;其四,作为臻于定型的意识形态,在理论更加成熟彻底,在制度更加完备完善。四种样式的意识形态在议题对象上、思想形式和话语方式上各有特色。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张磊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在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使中国形成了立国之本、明确了前进方向,不断重塑形象、融入世界,又不迷失自我,坚守初心。

 
  大会主题发言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教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分别以“百年共产党改变世界的密码”“从党的重要会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兴大局”“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经验管窥”“党的百年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宝贵经验”为主题作了会议发言。在第二阶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张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教授,分别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平正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原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韧性”等主题作了大会发言。主题发言分别由朱继东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研究员主持。
  在大会主题发言的第一阶段,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研究员在“百年共产党改变世界的密码”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世界政党格局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中国共产党能使世界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其二,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实现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层的有序更替;其三,中国共产党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事业,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后,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将远大理想和目标变成一个个实际的实践步骤并逐一实现。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教授在“从党的重要会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的主题发言中,总结了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方向,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实质,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客观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思想路线;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这就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善与反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我革命。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且要拥护领导核心;五是具有优良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研究员在“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复兴大局”的主题发言中,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任务,从国之大势、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奋斗中,不断建构中国之思、开拓中国之路、巩固中国之制、丰富中国之智、夯实中国之力,进而奠定了新时代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新型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越来越巩固,越来越丰富。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教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经验管窥”的主题发言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主要历史阶段,指出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开展与世界共产党的党际交往。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注重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开展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强调各个政党在党纪交往中独立性。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原则,更加广泛地同世界各国政党发展新型党际关系。第四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十二字方针,并在此指导下建立新型政党关系。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在“党的百年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宝贵经验”的主题发言中,从四个方面指出:第一,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内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原则遵循;第二,注重从特殊性体现出普遍性,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开拓精神和理论自觉,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三,重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第四,防止对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片面性绝对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中发展自己的道路。

 
  在大会主题发言的第二阶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张磊教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质是打破以西方霸权主义为中心的变局,反映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与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际上是要维持现状,保持霸权地位和由此而形成的既得利益。当前全球问题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可以解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就是命运与共,反映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主张,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责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创新。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世界哲学》主编冯颜利研究员在“公平正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探索”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与开创,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发展与变奏,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建、守正与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启示我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正义的事业,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的立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在历史和世界的大视野中看待长期漫长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进程和总体性中综合把握。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的主题发言中,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根据时代规律和人民意志变革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坚持培元固本与守正创新的有机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坚持话语批判与话语建构的有机统一,在批判错误思潮中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原则”的主题发言中,从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性和人民性相依相统一,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性和方向;坚持主要领导同志带头抓和主管主办属地管理,加强阵地建设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批判错误言行和坚持正面宣传;坚持不忘初心,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努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和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郑承军教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韧性”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中国的韧性体现在政治韧性、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科技竞争韧性等方面,其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党的坚强领导及克服困难的决心意志。

 
  下午,与会学者专家学者围绕“百年党史党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议题分三场论坛开展了集中研讨和深入交流。之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江苏省中特中心南航基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李艳教授分别围绕大会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会上,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主要包括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不能僵化也不能自由发展,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正确处理一元主导和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的辩证关系等。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分析了新的变局下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时代主题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选择和顺应大势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了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关系。

 
  江苏省中特中心南航基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岩教授围绕着“两个大局”的辩证逻辑,指出,在置身变局中谋划全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动力支撑;在立足全局中应对变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实践诉求;在超越变局中赢得全局,是统筹“两个大局”的价值旨归。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思想的视角,指出党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需要的人,并且要具体化和中国化,培养社会主义革命者、建设者的接班人。教育是为了人民,是为了党,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三者具有内在一致性,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强调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倡导教育的反帝反封建性,倡导男女平等,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倡导德智体美劳在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这些思想都是当前教育的宝贵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李艳教授从党的百年“战役叙事”的视角,指出重大战役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优势,这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疫”的信心归属、整合能力及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却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在一次次的重大战役中展现了民族团结胜利的伟大信心。人民才是赢得重大战役的伟大力量,制度优势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并具化为文化精神、基层调度和精诚团结,保障了战役胜利。

 
  此次研讨会和高层论坛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会议的参与度、辐射面和影响力,线上参会人数达到11000多人。与会专家认为,此次高层论坛的顺利召开,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聚焦“以建党百年之大视野 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王洪树,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网站编辑:吴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010-53351827,邮箱928479055@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警视网“、“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栏目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