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讯:据公安部官微3月14日傍晚发布主题文章《公安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摘要如下:
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召开的本次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统筹谋划,集中资源力量,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优势,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迅速掀起打击犯罪凌厉攻势,坚决把相关犯罪活动高发多发势头打下去。
会议要求,要突出打击重点,聚焦贷款领域非法存贷款中介服务、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保险领域非法代理退保理赔,信用卡领域不正当反催收等重点方向,依法严打信用卡诈骗、骗取贷款、贷款诈骗、保险诈骗、非法经营、虚假诉讼、合同诈骗等各类犯罪活动。
“反催收”在公安部的此次声明中明确出现,表明监管部门对反催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此前的文章中,素喜智研曾介绍过,“反催收”是指:不法分子代理客户通过不法途径,向金融机构(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采取申请、施压等方式,要求停催、免除债务或索要赔偿,并藉此牟利。
从表现形式来看,市面上存在的“反催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公文、钓鱼执法、投诉缠访等,以迫使债权方放弃催收债款、平账或达成息费减免、修复征信、高额赔付等目的。
此类非法代理投诉背后,往往伴有隐瞒真相、伪造材料等现象,具有显著的危害性:不仅对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而且还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造成极大阻碍。
从演变路径来看,“反催收”经过数年演化,已形成组织化运作以及专业化分工,甚至设有专门的销售序列、运营序列以及客诉序列,搭建直播渠道进行获客。更有甚者,还邀请明星成为其代言人。
在“反催收”不断滋扰生事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有效治理“反催收”,已成为持牌金融机构之间共同面临的挑战。有机构人士坦言,目前整个行业机构因“反催收”造成的损失,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诈。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链作为反催收业务的最前端入口,在本次会议中被重点强调。可以预见,未来“全链条治理”将是反催收整治工作的重点思路。
此外,结合近期《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出台来看,贷后业务的有序发展,既需要合规催收,也需要精准打击反催收,由各方通过“正本清源”之举,共同构建良好的金融秩序与社会信用体系。
编辑:李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