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广东讯:据广州天河区法院2025年2月10日一审判决,厂家小鹏汽车承担7层赔偿,车主因没及时接管负30%责任,一共赔218万。这事儿还得从2024年12月说起,车主开着选装XNGP 4.0系统的小鹏G9,在高速上开启L3级自动驾驶,谁能想到,车没识别出前方故障货车,直接追尾,造成1死2伤,好好的出行,成了一场人间悲剧。
这赔偿金额,真的合理吗?一死两重伤,这么严重的后果,才赔218万,这不是妥妥地让人心里犯嘀咕,人命到底值多少钱呢?再瞅瞅国外,那赔偿金额简直高到离谱。美国福特汽车平托案,因为车辆设计缺陷,油箱碰撞易爆炸,好多人伤亡,最后福特面临巨额赔偿,光惩罚性赔偿就1.25亿美元。强生婴儿爽身粉涉致癌案件,受害者家庭获赔累计超40亿美元。人家那是真让企业为自己的疏忽付出惨痛代价,深刻认识到产品安全的重要性。可咱这呢,218万对一个大型汽车企业来说,估计就是洒洒水啦,连个水花可能都激不起来,更别说让它长记性了。
从这个判决里,咱能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智能驾驶技术,听起来高大上,各种自动驾驶功能吹得神乎其神,可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技术研发的不完善。车企为了抢占市场,追求技术领先,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忽略了安全这个核心?就像玩游戏,光顾着升级打怪,结果忘了自己的血条不够厚。这一判决很可能给整个智能驾驶领域传递一种不好的信号,就算技术有缺陷,出了严重后果,承担的责任也有限。那以后车企在研发时,还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吗?说不定都想着先把产品推出去,至于安全问题,以后再说,这可太可怕了。
再看看这车主,被判负30%责任,因为没及时接管。可咱换位思考一下,既然买了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而且还花了钱选装更高级的系统,是不是潜意识里就会依赖这个功能呢?就好比你买了个号称能自动打扫的扫地机器人,结果它在工作的时候出问题了,你却要因为没及时手动干预而担责,这说得通吗?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车企在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有没有把风险和注意事项跟消费者讲清楚呢?还是只强调了便利性,而弱化了潜在的危险?
从社会层面来讲,这起案件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可我们不能盲目地拥抱新技术,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和责任。就像现在各种智能产品,听起来很厉害,但真的安全可靠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些新技术多一些质疑和审视,而不是一股脑地追捧。
这起全国首例智能驾驶致死人命案,是个警钟,虽然咱不能用这个词,但它确实提醒着我们。不管是车企、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都得重新审视智能驾驶技术。车企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别为了赚钱就不顾人命;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别让企业觉得犯错没啥大不了。消费者也得保持清醒,别被新技术的光环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编辑:刘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