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汽车以旧换新等细分场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政策立竿见影,包括广汽汇理汽车金融、一汽汽车金融、东风汽车金融等在内的多家公司纷纷响应,上线“0首付”、“0利息”汽车贷款产品。不仅如此,特斯拉针于Model 3、Model Y两款车型推出新车“0首付”购车方案。其中,Model Y还首次推出“0利息”分期购车的优惠政策。
随着近期多地出台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以金融工具鼓励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导向愈加明显。不过,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在被看好的同时,各参与方在开展业务时也遇到了多重难点。
近年来,随着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风口浪潮,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个领域。近期,在集资诈骗案件中发现,有不法分子以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国家发放补贴为名,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11月22日,山西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公众平台发出提示,此类犯罪迷惑性强,蒙蔽引诱群众参与,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需引起高度关注。目前,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主要手法有三个特征:
大打乡村振兴口号,假以国家新能源返利政策,引人入局。不法分子开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投资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国家每月有1.8%的补贴返利为名,通过召开推介会赠送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群众投资入股,并承诺介绍他人投资会给予投资金额5%的提成,以此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资金。多重计谋连环上演,制造公司强大实力假象,蒙骗他人。
在繁华地段租用门面开办多家门店,谎称公司即将上市,并宣称投资或购买汽车可在公司门店免费充电、洗车、检测及维修等服务,展现公司实力强大的假象。利用专业伪装手段,采取隐蔽式资金流转方式,躲避打击。不法分子以每月分红方式骗取不明真相者作为公司法人,实际控制人及业务员统一使用化名,且只以现金收取投资款,并将犯罪所得通过购买虚拟币,运用“混币器”“跨链”“匿名币”等混合技术手段创建复杂的交易轨迹,以实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警方提示:面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投资项目,消费者要多方调查了解相关政策,重点审查对方是否有实际经营能力、实际经营业绩如何等,警惕不法分子以国家红利政策为名实施诈骗。擦亮双眼,莫贪小利,警惕没有来由的红包小恩惠等,防止上当受骗。
编辑:刘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