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独家专题

向着梦想出发

来源:警视在线 作者:方圆 时间:2024/6/4 14:26:31

不久前,作者的自传体长篇散文《向着梦想出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能够得以面世,得益于作者尊敬的师长刘堂江老师的命题作文。

微信图片_20240604133800.jpg

刘老师早年曾干过几年民办教师,他的教育人生灿烂辉煌。他是当代中国教育家、曾任《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创办《中国教师报》《未来教育家》杂志,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宣部、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专家组组长。

也许是都干过乡村教师的缘故,刘老师对作者一直很关心。

他在《人民教育》杂志社工作时,曾多次发表过作者的散文拙作《山村中的事业》《沂水情长》《与书为伴的岁月》等,篇幅都近两万字。在一份64个页码的杂志上发表如此篇幅是不多见的。

初春,乍暖还寒,作者去丰台区大成路刘老师的家里拜访他。

时光仿佛在刘老师脸上按下了暂停键。和三年前相比,刘老师没有增加半点老态,依然那么精神矍铄,依然那么儒雅风趣。

刘老师说,现在一些年轻人找不准方向,你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1800万教师中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你的经历很丰富,感悟也很深邃,具有时代价值。记得你有写日记的习惯,那年和你聊天记得你说过,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中,找到一条线,串起你四十多年来已基本成型的追梦故事,不会太费时。书稿尽快完成写作、出版,作者计划把它当做教材,通过“教育部教师成长国培计划”平台推荐给老师们,让大家从你的追梦经历中,得到感悟、启迪。

微信图片_20240604113724.jpg

回到家,作者就按照刘老师的“命题作文”,开始了这本书稿的写作。

为了搜寻资料,作者回到了崮乡老家,又走进了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棋盘峪学校。

尽管,因为合村并校,这里早在十几年前就不再招生,但几十年的朗朗读书声,早已把这个弹丸之地熏陶成了一方圣地。

拂去教室台阶的尘土,缓缓坐下。

天上云在流,树上鸟在唱,鸡鸣狗吠声从远处隐约传来。

恍惚间,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柿子树上敲打出的钟声,也穿过十几年的岁月时空回到了耳边,回到了眼前。

校园中间花坛里的那棵粗壮挺拔的雪松,已长成盆口粗。乡亲们喊着号子抬雪松的情景恍如昨天。

走进办公室,那窝守候学校几十年的燕子,“啾啾”叫着在作者头上盘旋,欢迎回家。

从第一年教书开始,这窝燕子就在办公室的房梁上筑了巢。秋天,他们携儿带女去南方过冬,四五月开春再回来,这一待就是四十多年,这种执着、坚守,不正是崮乡人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微信图片_20240604133143.jpg

墙上,“我的梦想规划”仍然工工整整地贴在那儿。

四十多年了,纸张虽已泛黄,但浓墨字迹还依稀可辨。

窗台外的翠竹,轻柔地抚摸着窗台。

档案架上,孩子们的日记、作文本还在,只是,四十多年的沧桑岁月,让一些文字变得斑驳陆离、模模糊糊。

翻开尘封的作文本,那些活蹦乱跳、天真活泼的影子,便犹如翠竹的叶子,在我的心灵深处温柔地起伏、荡漾、婆娑起来。

一转眼,参加教育工作43年了。

微信图片_20240604133130.jpg

43年的路很长,长到在教育园地里生出了皱纹和白发。

43年的路也很短,短到似乎从三尺讲台上刚刚踱到课桌的最后一排,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孩子们长高的背影,光阴便“嗖”地逝去了。

43年的教育生涯,从不敢奢望桃李满天下,因为学校实在太小了,小到山外的人都很难相信。

作者离开棋盘峪以前的几十年间,从这个山村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不过七十多人。这个数字,差不多是棋盘峪村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四十几岁以下的“文化人”,几乎是作者教过的学生。

在这里教书的时候,出了校门往家走,或扛着锄头下地,或到山坡放牛放羊,村里人碰到,都会远远地站住,尊敬地喊一声“老师”。每到此时,总会油然而生一种神圣感,暗下决心必须在这里坚守下去好好教他们的孩子,才能对得住这一声神圣的称呼。

通向棋盘峪的路越走越宽,棋盘峪通向山外的路越伸越远。

微信图片_20240604113733.jpg

43年来,棋盘峪也和着山外的脚步,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些年,村里先后培养出了几十名大学生。毕业后有的去了“北上广”,有的去了国外。

这个被称作“棋盘峪”的小山村,渐渐地,在很远很远的山外,也有人知道了。

自从前些年办夜校让乡亲们脱盲后,识字的“文化人”越来越多,科学文明的风气日渐浓厚的同时,村民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新瓦房鳞次栉比、宽敞明亮。农家院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乡亲们三五成群在这里健身娱乐,很多家庭还买了小轿车……

这些都记录着崮乡几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一代代棋盘峪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奋斗精神。

崮乡的日子在往前走,中国也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群体,一个概念,一段历史,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社会的舞台,成为昨天静态的历史,下几代人也许很难想象当年的民办教师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们曾经处于怎样的生活状态。

中国的教育史,首先是乡村教育的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乡村教育的记载了,如《文献通考·学校》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皆乡学也。”

正是乡村教育孕育、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一代代乡村教师前赴后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向着梦想出发》记录了作者的追梦故事,还从浩瀚的乡村教师群体中,择其几位真实记录了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酸甜苦辣的小故事。

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个别人物姓名做了艺术化处理。

对乡村教师这个群体陌生而又渴望了解他们的读者,如能通过寥寥可数的这几个人物形象,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这本小书是作者43年教书日子的回望、讲台岁月的小结。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中涉及到本人对教育粗浅的论述、观点、思考、感悟,未必科学、准确,期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批评、指正。

回望四十多年的追梦旅途,数不清的专家、师长给了作者热心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谨以此书向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代代乡村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文系《向着梦想出发》后记,作家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

微信图片_20240604133853.jpg

(方圆,方圆,特级教师。“民族兴亡,阅读有责”“快乐大语文”理念的提出者。著有长篇纪实散文《向着梦想出发》《和米小雅一起学作文》《读故事学作文》等。

系国内第一套九年养成教育教材《习惯养成教育》18册主编、国内第一套传统文化分级教材《小学生古诗文分级诵读》12卷本主编、全国教师培训教材《教师人文素养教材》7卷本主编、教育部统编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同步主题阅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18卷本主编、国际孔子学院交流的《全民共读中国古诗词》6卷本主编、中华文化小大使选拨教材《中华文化简明教材》3卷本主编、《新课标新阅读》80卷本主编、中小学生散文选读本《魅力阅读》24卷本主编、《快乐大语文》22卷本主编等。计2000余万字。

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各地教育局、学校、师范院校邀请作“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报告1000余场。

系中共中央表彰的第一届12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唯一一位教师代表,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位代表。

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国际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次报道他教书育人的事迹。)

编辑:段宜辰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010-53351827,邮箱928479055@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警视网“、“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栏目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