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挖彻查涉粮腐败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推动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事
最近,贵州省息烽县纪委监委针对金穗粮油购销公司原董事长彭某某长期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向县发展和改革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针对下属国有企业日常监管不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抓好整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审批等方面制度。这是贵州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健全治粮管粮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解决了一批粮食购销领域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涉粮领域违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粮食购销主体责任、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执行责任落实,建立完善了一批制度机制,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提升。
分析总结涉粮案件违纪违法特点规律,持续压紧压实粮食购销各方责任
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正厅级干部吴青春被开除党籍;贵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谭筑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党的二十大以来,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案件查办作为深化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盯地方党委和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紧紧围绕责任、作风、腐败问题加强监督检查,从严从快惩治涉粮腐败。
在查办案件同时,对涉粮案件违纪违法特点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查办案件情况看,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频发,归根结底还是有关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和储备粮管理企业管党治党宽松软,疏于监督管理,弃守主责主业。
持续提醒、督促、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担负起粮食购销安全主体责任——
全省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发现,个别地方党委和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差距,统筹推动解决粮食购销领域问题不够有力。有的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及时;有的储备任务落实不够到位;有的仓储设施存在短板。
贵州省纪委监委推动出台《贵州省市(州)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督促从严从实开展省对市(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各地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粮食购销主体责任落实建章立制30余项。
持续压实粮食主管监管部门监管责任——
实践中,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粮食等主管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不够有力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未形成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督导指导不够有力;有的主管监管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到位,导致存在监管盲区;有的地方粮食财政资金拨付使用不及时等。
贵州省各级业务主管监管部门围绕主管监管责任落实建章立制370余项,推动构建粮食安全监管闭环。针对“主管监管部门协同联动监督不够”问题,省纪委监委督促指导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建立《贵州省粮食储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在粮食收购监督检查、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粮油检验检测机构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信息共享互通。
督促推动基层粮食企业加强内部治理——
针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党组织软弱涣散、“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高发等问题,贵州省各级纪委监委督促加强基层粮食企业特别是基层粮库党的建设,选好配齐领导班子,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针对有的企业内控乏力,财务、粮食质量、仓储管理混乱等问题,督促其建立健全粮食购销管理、质量安全检测、人财物管理等制度,织密扎紧制度笼子。例如,推动贵州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省级储备粮油轮换出入库竞价交易、出入库管理、质量管理等各环节工作进行规范。
针对突出问题和制度漏洞,推动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事长效机制
2023年,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分批组织全省粮食系统党员干部职工1100余人在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参观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专题展。警示教育展梳理全省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查处的案例,聚焦粮食系统腐败易发多发风险点,分别从粮食主管监管部门及9个市州粮食系统筛选反面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专项整治期间,针对自查自纠和案件查办背后暴露的问题,贵州省各级纪委监委督促推动各责任主体强化教育、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推动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及时督促案发单位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通过宣读处分决定书、编发忏悔录、拍摄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用身边“活教材”精准开展警示教育,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通过制作《监守自盗》等涉粮领域警示教育片、组织召开全州涉粮腐败问题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州粮食系统共有5人主动投案、15人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安顺市纪委监委拍摄《安顺市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案件警示录》,把案件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该市涉粮腐败问题警示教育大会后,2名县处级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贵州省各级纪委监委加强智慧粮库建设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监督,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督促深化粮食储备和购销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健全粮食政策制定、审批监管、风险管控等制度机制,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贯通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粮食和储备、审计等专业化监督力量,建立贯通协同机制,凝聚监督合力。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地方党委和政府、业务主管监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相关问题并督促完成整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分析表征,更要深挖一层,探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贵州省各级纪委监委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等贯通起来,针对案件背后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制度漏洞,督促有关责任部门既解决粮食购销领域面上的问题,又找出制度障碍和机制梗阻,推动建章立制。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10份,推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621项,推动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事的长效机制。
遵义市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查办发现的粮食入库检测环节缺乏监督制约,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建立粮食入库双检测制度,明确入库的粮食同步由两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扦样检测,着力防范化解以往“一检入库”导致“带病入库”风险。
黔南州纪委监委在查处该州某粮站原站长莫某某案时发现,莫某某将该粮站视为私人领地,大搞“一言堂”;粮站财务管理混乱,大额取现、白条报账、违规虚列随意支配使用粮站资金;主管部门对粮站监管流于形式,多次检查发现其白条支出、虚假支出等问题,却未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有的领导干部在莫某某“糖衣炮弹”攻势下沦陷。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存在的廉洁自律和监管失守问题,黔南州纪委监委向该粮站主管部门黔南州发展和改革局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其履行行业主管监管职责、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细化深化内控管理;加强“清廉粮仓”建设、织牢织密风险防线;形成“穿透性”监管合力,力破监督监管壁垒。
加快智慧粮库建设步伐,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库到仓到粮堆
从查处案例看,以陈顶新、以次充好、规避仓监、虚假轮换等问题的发生,与粮库信息化监控不到位、智能化建设滞后存在一定关系。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专项整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储备粮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
紧盯智慧粮库建设压实责任。贵州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省级层面出台《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从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等方面强化措施保障,助力粮库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推动制发《贵州省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规范全省地方储备粮库信息化系统建设、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夯实全省地方储备粮信息化远程监管基础。
加强跟进监督,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分批召开督导推进会,对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政策保障、建设内容、有关要求等进行深入解读,为推进市县信息化全覆盖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加强日常监督,紧盯建设进度、运行使用、资金拨付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部分基层粮库信息建设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未能实现互通等问题,督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依据《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规范》,结合全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实际,统一研发粮库信息化系统软件并提供给各粮库企业使用。
有力有序推进省市县储备粮库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为切实提升粮食智能化监管水平,贵州省纪委监委推动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印发《贵州省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省级平台通过采集粮库系统粮食交易、粮食轮换、粮食仓储保管等地方储备粮购销数据,建立“转圈粮”、以陈顶新、应轮未轮、临近轮换期、超架空期等违规违法行为分析模型,通过模型发现疑似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监管人员及时核实处置。
贵州省纪委监委驻省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目前,全省省市县三级157个储备粮库已完成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省级管理平台建成粮食购销信息化“穿透式”监管系统,与粮库系统实现网络通、视频通、数据通,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库、到仓、到粮堆,实时掌握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及保管情况,结合粮库现场关键位置监控视频,通过可视化技术,努力实现粮食“业务全知道、现场能看到”。
编辑:王凤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