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报告显示,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某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生产的“周口牛肉”含有猪源性成分;太康县某食品加工厂(下称乙食品厂)生产的“周口黄牛肉”含有猪源性成分和鸭源性成分。这两家办理了诸多食品生产相关证件的公司生产的牛肉制品为何有其他肉类成分?3月13日,这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回应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称,不会制假。目前,太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调查。
1、 电商售价远低于线下市场价
李先生是河南鹤壁的一个商户,经营的商品中有包装好的熟食牛肉。
他介绍,看到某电商平台上熟食牛肉价格较低,他想购进再卖出。今年2月,他从某电商平台五家商户处购买了熟食牛肉。这五家商户售卖的牛肉制造商其实是三家公司:甲公司、乙食品厂、丙厂。
图片李先生下单截图。受访者供图
购进产品后,李先生发现有的产品摸起来手感不对。为一探究竟,他委托一家餐饮公司送检。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甲公司生产的“周口牛肉”200g一袋,售价为29.5元一斤;某食品厂生产的“周口黄牛肉”是250g一袋,售价为24.95元一斤,这些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记者发现,3月13日,太康县第一综合农贸市场鲜牛肉的价格为39.8元一斤,马头镇一家熟食店的熟牛肉60元一斤。
图片13日,太康县第一综合农贸市场鲜牛肉的价格。上游新闻记者 沈度 摄
太康县当地业内人士称,制作熟食牛肉会使用多种配料,配料成分会在包装袋上注明,配料也有重量。“包装上印了重量,缺斤少两没必要,便宜的牛肉配料多放点,成本就低了。”
3月13日,甲公司负责人表示,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袋装熟食牛肉配料含量多一些。该负责人拿出了该公司生产的两袋牛肉,示意记者捏一捏。记者发现,价格便宜的牛肉松软些,价格高的要紧实些。该负责人说:“我生产时用的都是真牛肉,如果你给的价低,我就多放点配料,这符合规定。”
乙食品厂工作人员也表示,配料可以多放也可以少放。
在太康走访时,记者发现,甲公司、乙食品厂的产品在本地难见踪影。甲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产品主要是在某电商平台上销售。“我在某平电商平台上的直营店,少的时候一天卖几袋,多的时候一天卖几百袋。”
2、 “牛肉”中检测出猪源性成分
李先生介绍,3月5日,委托方将甲公司、乙食品厂、丙厂生产的牛肉熟食制品送去检测。送检过程全程录制视频,送检样品未开封,检测项目为:猪源性成分、鸭源性成分、牛源性成分等3项。
经过7天,3月12日,河南泰庆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出具了三份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甲公司生产的“周口牛肉”检出猪源性成分、检出牛源性成分,未检出鸭源性成分;乙食品厂生产的“周口黄牛肉”检出猪源性成分、检出鸭源性成分、检出牛源性成分;丙厂生产的熟食牛肉制品未检出猪源性成分、未检出鸭源性成分,检出牛源性成分。
图片甲公司生产的牛肉制品含猪源性成分。受访者供图
图片乙食品厂生产的牛肉制品含猪源性成分、鸭源性成分。受访者供图
也就是说:甲公司和乙食品厂生产的“牛肉”含有其他肉类成分,只有丙厂生产的牛肉是纯牛肉。
3、 为何会出现上述现象?
当地业内人士指出四种可能性:用别的肉冒充牛肉,为了让产品有牛肉味道,生产时使用牛油进行熬制;生产的是合成肉;制作猪肉的锅没洗干净又接着生产牛肉制品;配料里有猪肉和鸭肉成分。
该业内人士说:“合成肉对机器要求高,否则肉难成形,会是一坨;锅煮猪肉后没洗干净又用来煮牛肉,再测出猪肉成分,可能性比较小。目前来看,只有其他肉代替和配料有其他成分这两种可能性。”
甲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该公司用的是牛肉,没用其他肉代替。为何会检出猪肉成分,他要想一想再回复记者。截至记者发稿时,记者未收到其回复。
乙食品厂工作人员称,该公司不敢用别的肉代替牛肉。该厂负责人表示,她不认同泰庆公司做出的检测报告。
3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将采访情况及检测报告送至太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
该举报中心工作人员称,锅煮了猪肉后没洗干净又煮牛肉,再测出猪肉成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甲公司和乙食品厂是制假售假还是另有他因,该局会调查清楚并及时回复。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待事情调查清楚后,会研究电商平台是否要担责,如果担责的话该承担何种责任。3月14日上午,上述工作人员称,已将此事交由辖区所处理。3月13日甲公司人员面对执法人员询问时仍旧表示,生产时使用的原料是牛肉。此外,对于执法机构而言,上述检测报告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该局会认真调查此事。
3月14日中午,太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负责人称,面对执法人员询问时,甲公司和乙食品厂的负责人称,他们用的原料是真牛肉,检测出其他肉类成分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香精。香精是配料之一,香精中有卤肉膏的成分,卤肉膏中有其他肉类成分。“如果他们所说属实,那就没违反规定。炒菜用鸡精,要检测也会有鸡源性成分。”
该负责人称,由该局组织的抽检,送检工作正在进行,相关厂家是制假售假还是正常工艺流程,要等待最终结果。
编辑: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