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痛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
三起典型的造假案
“山东锦华公司环评造假案”是黄润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出的第一个案例,同时被点出的还有江西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广东广禾公司机动车检测造假案。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山东锦华全称为“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林某鑫为牟取非法利益,指使被告人汪某先后注册成立了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倒卖环评报告资质页。被告人靳某燕通过他人居间介绍将其持有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在锦华公司并收取“挂靠费”3.5万元。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鑫等人大肆招揽业务,在环评工程师靳某燕等人未参与任何编制、公司未开展任何环评工作的情况下,伪造环评工程师签名,将盖有锦华公司、悦华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通过被告人谷某欢等人对外出售,用于编制虚假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900余份,违法所得近80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即墨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林某鑫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判处被告人谷某欢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判处被告人靳某燕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没收4被告人违法所得。
某企业正常生产,人为断开数据采集仪电源。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环评造假入刑司法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彰显生态环境部门、刑事司法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的决心。
据微信公号“九江中院”3月8日介绍,江西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被写入最高院两会工作报告。九江中院介绍,被告人常某为具有资质的环评工程师。2019年12月,肖家姐弟共同商议成立展航公司,通过对外出售公司环评资质的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后余某通过他人居间介绍让常某挂靠展航公司给予挂靠费和“签字费”。
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肖家姐弟等5人利用常某环评师职业资格以展航公司名义共对外出具700余份环评报告书(表),违法所得共计70余万元。田某、郑某共同出资成立恒辉公司,向展航公司购买环评资质,先后共承揽了13家企业的环评报告业务,共获利713500元。
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一审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二年二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八万元至三十五万元不等,禁止本案8名被告人终身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二审维持原判。
机动车排放检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2021年11月初,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监管信息系统巡查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广东广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检测的部分车辆车速、转速数据恒定,涉嫌车辆排气检测弄虚作假情节。
11月中旬,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突击检查,查明该公司自2021年3月开展车辆尾气检测业务以来,存在车速、发动机转速数据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940元,并处罚款40万元”的行政处罚。
数据造假五花八门
黄润秋说,近年来各地相继曝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环评文件编制及企业自行监测过程中数据造假的行为,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他举例说,比如在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编造数据、假冒他人签名,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换监测样品、干扰采样探头、编造假报告假台账、篡改仪器参数,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计算机系统修改监测数据,性质极其恶劣,而且造假的趋势还在向专业化、链条化方向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山东省滕州市索某某等4人安装干扰装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2018年至2022年6月,被告人索某某等4人以成立经营环保设备的企业为掩护,对外宣称“专业降低氧含量、颗粒物,保证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为山东、安徽、浙江、江西4省12家砖瓦窑新型建材企业(其中7家为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干扰装置,稀释污染物浓度,干扰实时检测数据,致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严重失真,帮助企业在减少使用环保除尘材料的情况下,达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合格的效果,非法获利共计30余万元。
四川省攀枝花市钛某化工有限公司,钱某广等3人篡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发现,该企业二氧化硫数据在工况发生变化时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现场突击检查发现,钱某广在担任该企业化工安全环保部长期间,多次授意篡改尾气自动监测设备参数,逃避监管。
2022年2月23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的运维监管服务单位开展非现场监管网上巡查时,发现桐城市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氨氮自动监测数据发生多次异常波动。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将车间排口的总铬、六价铬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水样管从采样管路上拔出,插入到装有经自来水稀释后的车间排水的塑料水瓶内,导致自动监控设备未对车间实际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涉嫌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某企业采样管被置于矿泉水瓶中。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近年来,少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弄虚作假,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严重扰乱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秩序。”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日常监管执法中,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监测报告弄虚作假线索后,应及时固定书证物证,对技术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委托行业专家、专业机构协助核查,形成证据链条,确保定性准确。同时,应加强部门联动合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共同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也引起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表示,应全面提升监测网络的针对性,已在成都建设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比对测试实验室,在15个重点城市建设了大气颗粒物和光化学组分自动监测站,并与21个市(州)非甲烷总烃自动站共同构建全省大气复合污染自动感知网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表示,科技作用固然明显,但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对于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同样不可或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晓霞也表示,将进一步拓展新兴领域监测,探索构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及溯源技术体系。
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监管。
编辑:王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