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郑学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郑学林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搞迷信活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且亲属收受财物,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安排他人支付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干预、插手司法活动;私德不修;丧失纪法底线,执法犯法,靠案吃案,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案件代理、诉讼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郑学林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郑学林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2023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郑学林被查。
郑学林(资料图)
出生于1962年8月的郑学林已于2022年9月到龄退休,他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是一名法学博士。郑学林长期在最高法工作,曾在最高法多个内设机构任职。他于2001年10月任最高法立案庭副庭长,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重庆挂职,任重庆市高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2009年任最高法立案第二庭庭长。
2014年,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司法新期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法院决定设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郑学林担任了首任庭长,同年他还担任了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副庭长。2018年,郑学林任最高法院立案庭庭长,次年转任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直至2022年卸任。
据媒体报道,郑学林曾是正部级“老虎”沈德咏下属。沈德咏在2022年3月被查,他也是当年首个被查的正部级官员。
2022年9月,沈德咏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通报同样指其“罔顾党中央三令五申,大肆干预插手司法活动,从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沦为法律秩序的践踏者,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力”“公器私用,纵容默许亲属、秘书利用其职务影响充当司法掮客”“丧失纪法底线,执法犯法、靠案吃案,大搞司法腐败、权钱交易”等。
沈德咏庭审现场
2023年8月,沈德咏获刑15年。经审理查明,1995年至2022年3月,被告人沈德咏利用担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央纪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个人和单位在案件处理、职务晋升、工程承揽等方面提供帮助,本人直接或者通过其近亲属非法收受有关个人和单位给予的现金、黄金制品、车辆等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56万余元。
一审宣判时法院提到,沈德咏揭发他人犯罪,具有重大立功表现,但鉴于其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担任要职,执法犯法,非法干预司法活动,严重败坏司法形象,破坏司法公信力,并插手干部人事提拔调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依法不足以从轻处罚。
郑学林被查当月,全国法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结合法院系统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反面典型暴露出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指出,当前法院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特征明显,审判权力制约监督制度虚化问题突出,司法不作为的腐败问题亟待纠治。围绕审判机关工作特点,以事例、案例重点剖析了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存在的管理失职缺位表现,指出“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历来都是同根同源、一体同生,抓反腐败首先要抓作风建设”“滥用审判权谋取私利是腐败,司法不作为,监督、管理、执纪不作为也是腐败,是在助推、酿成腐败,人民群众一样深恶痛绝”。
张军指出,加强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推动审判管理与干部监督、督察监督、机关纪委专责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管理监督贯通起来、形成合力。要像党中央抓“八项规定”那样抓“三个规定”落实,坚持“有问必录、应报尽报”,驰而不息、没完没了抓下去,越往后要越严。要不断增强职业敏感性,善于从群众投诉举报中捕捉违规违纪违法办案的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疑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机关纪委要把办案就是反腐、就是防腐、就是标本兼治的政治责任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打赢惩治司法腐败的攻坚战、持久战。
编辑: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