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赵苑旨 林敬)踢毽子、丢沙包、打乒乓球、跳绳、与好友分享零食……是不少成年人对中小学时期课间的回忆。但据媒体报道,多地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受到限制,课间10分钟一洗往日的“快乐模式”,逐渐变成了除了上厕所,学生都要安静待在座位上的“课间圈养”模式。
“‘课间圈养’,学生活动时间减少,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效率和视力,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活动,变为‘宅男’‘宅女’。”11月2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课间圈养”“安静的课间”,并非新问题。早在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2023年3月辽宁实验学校学生在课间跳绳。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随机采访多位家长均表示,孩子课间10分钟倒是能保障,但上厕所回来只能在课桌前小范围活动。可以说,孩子在校期间基本是在室内,担心孩子晒太阳的时间不够。
“正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需要奔跑跳跃,需要放松双眼,更需要沐浴阳光。囿于教室、教学楼中,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温室花朵、是越来越多的‘小罗锅’‘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段朱岩表示,孩子正处于骨骼发育期,而钙质的吸收来源自维生素D的助力,最有效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是每天进行阳光照射,建议每天至少要保障孩子在阳光下活动1小时。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在放学后,家长最好让孩子在户外多玩耍一会儿。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课间休息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
熊丙奇表示,学校对学生进行“课间圈养”,大致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教师习惯拖堂,下课铃响了,还不下课,短短10分钟就被挤占掉两三分钟,学生刚出教室就得回来,也就不愿意出教室。二是学校担心学生课间出教室“打闹”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家长与社会舆论对学生在校园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理性对待,尤为重要。不能一出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就追究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的责任。”熊丙奇建议,“同时可以借保险来分摊风险,总之给学校、老师减负,才能让学生们享有自由的课间时间,让课间充满欢声笑语,而不是死气沉沉。”
编辑:晓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