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辽宁讯:近日,辽宁锦州,一段女干部在布置卫生工作时的视频引发争议。视频中女干部要求下属打扫时,要做到每块砖缝中没有尘土和沙粒,还亲自示范怎么扫。9月4日,锦州古塔区城管局工作人员称该女子是古塔区政府的干部。
9月5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古塔区政府一位魏姓工作人员,对方称网传视频不断发酵后,他们也已组织专班来应对此事,希望将真实情况反馈给社会。
该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是古塔区机关干部组织的一场公益性活动,“机关工委组织利用周末时间去帮助区里的一些老旧小区清扫路面。”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老旧小区环境设施条件落后,清扫车、洒水车等环卫车辆无法进入,只能人工清扫,所以机关工委号召大家去老旧小区扫地,而视频正是在古塔区宝安街道天安社区一老旧小区内。
至于视频中女同志所称“要做到每块砖缝中没有尘土和沙粒”等说法,该工作人员也作出解释,视频中的女同志是机关工委的负责同志,因为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地面上如果有一些小石块,老年人踩着会崴到脚,有安全隐患,在这一前提下才有该名女同志的后续言论。
此外,因为现场的都是机关工委的同事,有的也是第一次参与户外环卫工作,“所以就有同事顺口问下扫成啥样算是合格达标,我们这位女同事也就是话赶话脱口而出的,并不是真的按照这个标准去执行,地面不留灰尘。”
该工作人员表示,去老旧小区打扫卫生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够改善老旧小区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家格外认真想尽力打扫,没想到视频掐头去尾发酵成现在。”该魏姓工作人员表示,希望网友能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误读。
是严格要求还是形式主义?
网上所传视频传达的信息有限,只能看得出是在室外的街道上,该女干部表示:“要顺着这个缝,所有的缝都扫到,确保缝里面没有任何的尘土和沙粒,每一块砖都要这样。”并且,她还详细地说明了打扫的步骤和标准,而且给出了示范。客观而言,这就是比较正常的布置工作的现场,但因为该女干部提出的卫生标准要求,是要让户外街道细致到“别人挑不出任何沙粒和尘土”,而且她说话的对象很可能是环卫工,所以引发了争议。
网络视频截图
不少网友认为,大街上是不可能做到每块砖缝都没有沙粒的,哪怕环卫工再怎么认真打扫,一阵风就会带来一些尘土,而且街道是给人走的,人的鞋子上也会带来尘土,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有些过度为难一线劳动者,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看不得环卫工辛苦。而且,由于该干部的话语中提及“让别人挑不出任何沙粒和尘土”,也有网友猜测,这可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有形式主义之嫌。
砖缝里的一点尘土和沙粒,是否真的对城市形象有根本性的影响?这样的卫生标准,是不是全城通用的?有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达不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都有待官方进一步核实和回应。但在问题搞清楚之前,也不宜简单武断地认为,管理者对卫生标准提出要求,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唯上不为民”。因为,任何事情要做好,都是需要有标准、有制度的,而该位干部嘴里的“别人”,除了可能是上级领导外,也有可能是市民或者游客。判断一个做法是不是形式主义,还是要看是否有形无实,是否只重形式,忽略本质和目的。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砖缝无尘”究竟是一个口语化表达出来的期待,还是一个严格的、不能打折扣的考核标准。如果说,这位干部只是在布置工作时,口头提出这样的一种期待和要求,希望环卫工人们能提高工作质量,维护好城市的环境卫生,那么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只是表达上过激了一些。但如果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考核标准,环卫工完成不了会受到处罚,那就的确有点太苛刻了,环卫工承担了过大的压力,像是被当成“软柿子”捏,不符合民众的正义期待,对城市形象也未必有益。
这让人想起此前引发热议的“以克论净”的卫生精细化标准,刚出来的时候,也被质疑是形式主义,是压榨环卫工人,但是经过不断细化、调整,以精细化管理,及时调整保洁方案去代替了简单的处罚,现在已经有很多城市都开始试行这一模式。可见,是不是形式主义,是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最关键的不是看一个干部说了什么,而要看执行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根据现实情况而采取有效措施,究竟有没有达成最核心的目标,究竟有没有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权益。
一句话引发如此大的风波,也提醒了基层的管理者们,哪怕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也不能忽视规范和温度,尤其面对那些特别辛苦,任劳任怨的一线劳动者时,既要考量他们工作的质量,也要重视他们工作的感受,因为他们同样是城市的主人翁和建设者,城市面貌更新、品质提升,需要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也同样要让他们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李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