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际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扬·沃格勒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观众呈现巴赫全套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这也是今年首位国外艺术家来到国家大剧院演出,打开文化艺术“请进来”的大门。随后,国际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重登国家大剧院,演出场场爆满,点燃了中国观众对文化艺术的热情。
剧院是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汇聚中外经典艺术的重要平台。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伊始,就将国际性作为办院宗旨之一,始终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邀请全球上千家艺术院团、30余万名艺术家登上大剧院的舞台,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画卷。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2022年11月,我和剧院同事应邀赴欧洲3国交流访问,这期间我们也向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发出来华演出交流的邀请,得到积极响应。今年,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迎来众多国际名家名团,这也正是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发挥其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作用的重要体现。
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一方面需要吸纳世界经典艺术瑰宝,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15年间,国家大剧院累计创作推出了100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中外经典剧作。这些作品中既有基于中国题材打造的原创作品,也有世界经典题材的中国全新制作;既有国家大剧院独立制作的剧目,也有与国际顶级艺术机构的联合制作。
10多年间,“国家大剧院制作”始终坚持走国际路线,足迹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56家艺术机构。2015年,深受观众喜爱的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马可·波罗》曾赴意大利中部、南部多个城市进行巡演,将动人的中国故事与中华文化搬上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国家大剧院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在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布拉格进行巡演,让世界感受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今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艺术家将赴巴西、阿根廷等地进行巡演,与当地优秀乐团深度合作,呈现联合音乐会。国家大剧院制作儿童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普契尼经典喜歌剧《贾尼·斯基基》,将赴亚洲多个国家演出。通过合作演出、联合制作、国际巡演等方式,国家大剧院希望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智慧,让中国的艺术经典唱响世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不断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通过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国家大剧院积极擘画行业发展蓝图,建立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常态化交流机制。2020年,我们发起成立了世界剧院联盟,目前已有18个国家27家机构成为联盟成员。在联盟框架下我们与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同行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达成了诸多共识,在包括剧目联合制作、开展艺术论坛、青年艺术家培养、线上线下演出交流、艺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世界文化艺术资源全球共享。
办剧院、做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潜移默化的浸润,需要水滴石穿的坚持。我常说国家大剧院应该“高高在上”,这个“高”,指的是站位高、眼界高、标准高、质量高。要用国际视野、世界眼光,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特别是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国家文化平台,我们更应当广泛搭建深入交流合作的大平台,更应当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和聚合力,在文化之都构建中主动担当,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形象,跻身国际一流剧院行列,日益成为全球艺术同行的关注点和示范标杆,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建设理念在世界剧院和全球表演艺术领域落地生根。(作者为国家大剧院院长,本报记者王珏整理)
编辑: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