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视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舆情中心

负担减了焦虑减了吗?从心理热线看“双减”变化

来源:半月谈 作者: 时间:2022/4/29 0:00:00

  “这里是陶老师热线,有什么想要和我说一说的吗?”“最近一直都没有跟人说话,挺难受的”“每回我考试完不敢回家”……南京有一条创建于1992年的陶老师热线,免费给未成年人解答心理困惑,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等。30年来,累计接听电话近17万次。
  “双减”后,青少年负担减轻了吗?还有哪些问题困扰他们?家长焦虑是否有所缓解?半月谈记者走进热线蹲点调查。。

  “双减”后,孩子们的焦虑减了吗

  “当他有绝望感、委屈感,孩子需要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邀请他……”

  3月一个上午,挂下又一通电话,朱梅老师抱歉地跟半月谈记者打了个招呼。“久等了,六成到八成的电话都比较久。像刚才这通,接听计时器显示54分钟。”简单讲解了一下刚才咨询思路,她抬头看了眼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来电量”显示屏。“抱歉,我得抓紧整理刚才的记录,接下一个。今天接听率只有30%,有些低了,一般要60%以上。”

  朱梅老师在热线做志愿者已经15年。在陶老师工作站(总站),这样的志愿者共144名,同时还配备5名专职咨询师,平均每年接听热线电话超5000次。

  数据显示,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出现新变化。从开学后的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底,共接听2383通电话,同比减少了大约300通。

  除了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统计时间段内的焦虑内容也呈现新趋势。

  一是“学习困难 ”“学习态度”等问题咨询率下降。学习困难是指来电者反映难以胜任和驾驭学习、作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等。学习态度则包括对厌学、恐学、拒学的反应等。专业人士分析,“双减”政策落地对减轻学业负担有明显改善,学生校园生活体验有所好转。

  二是有自杀冲动的相关电话减少。尽管数据积累时间尚短,但从32起减少到18起,同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三是由于在校时间延长,同伴关系问题增加。专业人士分析,家校教育尚没有特别关注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但在同伴交往中的挫败感会直接影响学校生活体验、学习态度等。

  四是情绪与行为控制问题中关于手机、游戏等成瘾问题增加。专业人士认为,学习负担、校外学习任务降低后,孩子陷入迷茫和无所事事的状态需要引导。

  七成电话是家长打来的

  “我发现他最近去网吧打游戏了”“我一片苦心他为什么理解不了”……

  一部专门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热线电话,如今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连线咨询。2020年前,学生来电和家长来电的基本持平,但2020年后家长来电量明显增加。以2021年为例,热线全年接听来电7867例,其中家长来电占比72%,创下新高。12个区分站的热线来电中,家长来电也都超过50%。

  “中国家长的学业参与度,或者说中国家长的教育卷入度非常高。”专职咨询师陈真真说,家长关注孩子学业,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有促进效果,但如果家长自己焦虑,就会向孩子不断施压,增加孩子挫败感。

  陶老师工作站副主任、南京晓庄学院心理研究院副院长许红敏说,校外培训机构退出后,家长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令人担忧。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给孩子选择辅导班,送孩子去上课,然后希望孩子以“好成绩”来兑现这种付出。正确卷入方式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给孩子以积极影响,给孩子家庭温暖,从而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等。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但作业只是导火索,青少年心理危机的深层次症结还是亲子关系,是家长与孩子心理需求上的错位。”许红敏说。为此,2022年1月,陶老师工作站正式开通“家长热线”,从心理学视角助力家长成长,缓解家长育儿压力,给予家长心理上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两个高危期

  陶老师工作站还承担着青少年危机干预的援助任务。2021年10月起,工作站与南京市110接警中心形成联动,24小时365天,只要涉及青少年生命安全求助,这支危机干预队伍都会立刻“上线”形成“三方对话”,帮助孩子和家庭拨开迷雾,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我们要关注两个高危期。”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任其平介绍,一个是初中二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又遭遇青春期,一旦亲子关系不佳,矛盾就会更加尖锐。熬过这个阶段,家长与孩子就会达成某种平衡,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另一个是开学前一周。一到寒暑假,陶老师热线的来电量就会骤减,但从开学前一周起又会猛增。因为度过寒暑假,在即将到来的开学面前,大家状态都会紧绷,家庭会因此更易发生摩擦和冲突。

  调研发现,从学校到社会,对于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力量和机构总体存在摸底不清、力量分散、能力不足等问题。教育专家建议,强化统一的心理咨询专线建设,将现有青少年服务热线进行优化升级,重点打造“全天值班、一键响应”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处置青少年心理来电特别是高危线索,争取实现“一个电话就能得到专业咨询”。

  “硬件上达标并不困难,关键还在于咨询师缺口较大。”许红敏建议,短期可遴选吸纳各类专业人士加入,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者联盟;长期应持续加强临床心理、应用心理专业人才培养,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服务。

  

编辑:朱孔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010-53351827,邮箱928479055@qq.com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本网栏目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警视网“、“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的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均属中国警视网《警视在线》栏目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平台协议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