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2009年5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刘青峰被刑拘;公开资料显示,刘青峰199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青岛中院工作,2002年,刘青峰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其后进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读博归来后,他通过竞争上岗担任青岛中院副院长职务,被称为“博士院长”。
2011年4月,济南市中级法院经审理查明:2000年7月至2009年1月,被告人刘青峰利用其担任青岛市中院副院长(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兼任该院执行局局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案件诉讼、执行、涉案物品拍卖、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伙同其妻员小丽、情妇李涛(二人均另案处理)非法收受他人财物364万多元。
刘青峰归案后检举揭发周新吉伙同他人抢劫致1人死亡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可以认定有重大立功表现,从轻处罚。济南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刘青峰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0万元,宣判后刘青峰没有提出上诉。
不过,令刘青峰更为网络熟知的,是其身边的女人,据称他在青岛拥有多名律师情人。网络文章,“法院原副院长一床睡三个女律师,只与其中两个发生关系,被第三个妒忌拍照举报落马”,至今可以查到,至于真假,无从考证。
根据报道,有人透露:“刘青峰被抓前,一点风声也没有,办案人员直接到他办公室里将他带走,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许多资料。刘青峰被带走时有3个女人被一同逮捕:一个是他妻子,还有两个是他的情人,都是律师”。网传的消息是,刘青峰落马是因为情人之一因嫉妒而直接拍照举报。
青岛一位律师曾对媒体表示,在刘青峰分管执行期间,青岛很多执行案均由他的几位情人获得,业界也不会刻意去竞争,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刘青峰的关系,判决就等同一纸空文。
以下文章内容来自其辩护律师案后发表的代理感想,对律师与法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内容有删减)
作为刘青峰的辩护人,我参与了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从起诉指控的受贿570万元,到法院最后认定受贿数额360万元,数额减少了三分之一多,应该说辩护工作是成功的。但刘青峰案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话题:在当今司法不公,诚信缺失的环境下,如何去规范律师和法官的关系?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和探讨的。
刘青峰受贿案件与我们通常承办的案件不同,其一,当事人身份特殊,刘是法官,而且是高级法官,其妻子、情人均是律师;其二,受贿的行为方式特殊,在指控的57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中,有近450万元系刘与妻子、情人共同受贿,是其妻子、情人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通过和当事人签订《顾问合同》、《代理合同》收取的律师费。这些律师费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找刘青峰帮忙,刘青峰推荐妻子、情人担任律师,虽以律师事务所名义收取律师费但实际没有提供法律服务或提供较少法律服务;二是刘青峰将其掌握的案件线索,提供给做律师的情人,由情人出面和当事人联系,协商后签订委托合同,律师事务所收取律师费,情人提供法律服务的,刘青峰暗中协调。
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签订合同,收取律师费,出具正式发票,律师本人按照律师事务所的分配机制领取报酬。不论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是多是少,律师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的主体?此前我们没有看到类似的报道或者案例,也没有人因类似事件被指控。如果此类行为被认定为共同受贿,在认定受贿的作案手段上开了一个先河。刘青峰案涉及的450万元能构成犯罪吗?
对刘青峰介绍本院审理的案件线索幕后协调的案件,鉴于其情人提供了较完备的法律服务,我们提出不构成犯罪的观点。比如其中一笔和安徽某当事人之间收取180万律师费的事情。虽然刘青峰利用其副院长的身份协调了案件的审理、执行,但其情人作为律师从一开始知道案件线索自费到合肥和当事人联系,请当事人到青岛考察律师本人及律师事务所、到后来实行风险代理并代垫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提供了起草诉状、整理收集、安排助手出庭、代为申请执行等,从事了所有的诉讼活动。在案结后,律师事务所依据签订的风险代理合同收取了180万律师费,不超过规定的30%的比例。律师本人得到的只是扣除税金、律师事务所管理费后的报酬。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纳了辩护人的观点,将与此有关的部分没有认定为犯罪。法院认为:刘青峰尽管利用其掌握的案件信息,与李某共同进行了谋划,由李某以律师的名义出面联系,代理了案件,并利用职务便利在案件审理、执行阶段向有关承办人打招呼,但刘青峰所利用的职务便利并不是发生在行、受贿对向关系之中,因此不构成受贿。
对刘青峰在当事人找其协调案件时,刘推荐其妻子、情人做律师,以律师事务所名义签订合同,没有从事代理工作或从事代理工作较少的这部分指控。从刑事案件追求实质而不注重形式的视角,统一到“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层面,尽量理解公诉人指控的合理、合法性。对这一部分,辩护人没有做无罪辩护,但提出律师事务所收取律师费后要按国家规定照章纳税,还要留存部分管理费,律师费并没有全额归刘青峰的妻子或情人所有,即便认定犯罪,在数额上至少应当扣除已经交纳的国家税金,或者再扣除管理费,以律师实际所得额为受贿数额。该辩护观点没有被采纳,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该款项(指税款及律师事务所留存的管理费)刘青峰虽未实际占有,但行贿人已经实际支出,其在性质上属于刘青峰受贿行为得以完成所要付出的成本,不应从受贿数额中扣除。
刘青峰案件作为个案,判决已生效,刘青峰也已到监狱服刑,可以说尘埃落定,但这个案件留给我们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深思和感言。
法官与律师,神圣的职业却因为不同的个体而被玷污。案中的法官与律师双双深陷囹圄,唏嘘之余,不得不令人深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力图在法官和律师之间构筑一条“隔离带”,以期加强对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业纪律约束,规范法官和律师的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但法官和律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各自的职业称谓,是人就要交往,就有交流。为建立二者之间的良性关系,笔者认为:
首先,要强化职业共同体的观念。法官要居中裁判,律师要维护自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某种意义上法官与律师关系似乎是矛盾的。但究其实质,二者是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都是现代社会中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同操法律语言,同参诉讼活动,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同属一个法律职业共同体。法律是法官与律师的共同语言,法庭是法官与律师的共同舞台,二者只是角色不同,无所谓高低贵贱,应当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
其二,作为法律共同体的法律人要信仰法律,服从法律。无论法官还是律师,在诉讼活动中必须忠于宪法和法律,恪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严格依法律按程序办事,共同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如果法律不被信仰,甚至让位与权利、金钱、女色,必然会出现“在强权面前,法官无话可说;在法官面前,法律无话可说”的局面,法律一旦成为遮羞布,打官司变成打关系,那么,法官和律师都会沦落为无耻之徒。无论是法官威逼律师,还是律师腐蚀法官,一样的可悲。
其三,律师要靠自身的素质赢得法官的尊重。律师职业的性质决定其要有绅士风度,贵族血统。律师作为一个没有公权力支撑的社会角色,要想与法官平等交流,良性互动,就要凭借自身较高的素质、人格魅力去赢得法官的尊重。自重、自爱是一个律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正义原则出发,法官和律师是需要距离的,任何形式的亲密无间都应被禁止。
其四,律师与法官交往只能限定在法定范围内。无论是基于职务性联系,还是基于非职务性的其他社会性身份的联系,律师与法官之间应避免任何带有利益交换内容的交往。基于法官与律师职业的神圣,律师和法官应以不同于普通社会公众的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中国尚不是一个法制社会,人情还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法官与律师联系较多,有的还比较密切,比如同学、战友、亲朋等等,稍有不慎,便有牢狱之灾。
法官介绍案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收取律师费,指派具体律师承办,这种情况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相似或雷同的故事还会上演,以往我们很少认为是犯罪,但刘青峰案件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被以共同受贿查处。
这不但增加了律师代理案件的风险,也增加了法官这一职业的风险。作为律师,我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遵法守规,自尊自爱、谨言慎行,不越雷池。唯有此才能对得起我们自己,对得起做法官的亲朋。(以上部分内容来源山东常春藤律师事务所)
编辑:刘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