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市委书记两篇最新讲话: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作者: 时间:2023/1/4 0:00:00

干出精彩 拼出未来


——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2023年1月1日)

虞爱华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经过全体委员和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已经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合肥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三情大考”:百年大变局的复杂世情、全球大流行的世纪疫情、五十年不遇的高温旱情,认真抓好“三件大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取得了喜人成绩。
——多项指标争先进位。在全国24个万亿城市中,合肥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第7位,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贷款余额、快递业务量增速居第3位,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第5位。
——多个成绩历史最好。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市属国企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链产值双双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投资增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均创10年新高。
——多类主体加速倍增。百亿工业企业数两年翻番,国家高企数两年翻番,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数一年翻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三年增长四倍,市场主体数净增16.6万户、总数突破150万户。中创新航等8个百亿项目开工建设,大众安徽等5个百亿项目建成投产,比亚迪一期用10个月建设,实现整车下线,当年投产当年过百亿,现在日产千辆车。统筹发展和安全,各类市场主体高速发展的同时,全年没有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多项工作取得突破。100平方公里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首破万件。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成功升空,“人造太阳”亿度千秒等离子体运行,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攻克“卡脖子”难题,星地时间频率实现百公里高精度传递,45.22万高斯稳态强磁场等,均刷新世界纪录。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合肥跃居2022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较上年提升18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前进4位。
  特别是,全市上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相关方针政策,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先后143次“兵棋推演”高效视频会商,58次通告开诚布公提醒提示,200多项创新举措精准施策,从“来的都是客人,返的都是家人”,到“婚宴应办尽办,祝福新人”;从免费提供“热饭包”“蔬菜包”“健康包”,到深入开展“雨前行动”“敲门行动”;从“两无两避免”:即无症状不采样,避免采样时被感染,无症状不用药,避免乱吃药伤害身体,“两个不查验”:就核酸阴性证明,为方便市民办事,市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不查验,为方便市民看病就医,市域医疗机构不查验,到千方百计做到“两保”:保群众就医用药、保城市正常运转,等等,合肥用实践证明,坚持疫情防控防治,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我们无法忘记,为让千万市民少感染、迟感染,30多万防疫人员夜以继日、任劳任怨,用自己超常努力,守护市民如常生活。从烈日酷暑下坚守,到寒风呼啸中忙碌,从争分夺秒“流调”,到通宵达旦“追阳”,先后排查近10亿人次风险。7.6万人参加的教师资格考试、9.6万人参加的成人高考等,没有因疫情而停考;200多万人次参加的全国双创周、世界制造业大会等130余场重大活动,没有因疫情而停办;1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没有一次因疫情而全域封城。我们深切感到,党的坚强领导是最大优势,群众理解支持是最大底气,广大市民共克时艰的努力和体谅,尽己所能的支持和配合,汇聚起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一年来,敢打必胜的“合肥战队”,态度极其负责,工作极为辛苦,付出极大努力,成绩极不平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彰显了“总书记有号令,合肥见行动”的政治自觉,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精神,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在此,我代表中共合肥市委,向所有拼搏一年、辛苦一年的各位同志,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团结奋斗的广大市民,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各项工作都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悟透精髓、落实精准、昂扬精神、干出精彩。
  干出精彩 拼出未来,首先要悟透精髓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继续坚持“三边”工作法:边学习领会、边梳理完善、边推动落实,悟透精髓要义,增强斗争本领,确保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在合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记得住,用得快,干得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完善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落实机制,不断提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落实能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干出精彩 拼出未来,关键要落实精准
  精准是方法,是能力,也是担当。精准的背后,是落实“国之大者”的坚定坚决,是心系群众的落细落小,是防范风险的专业敬业,是不计名利的无我忘我。干好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难在精准、成在精准。
  形势研判要精准。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应对挑战中迎难而上,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去年,我们从率先赴国外精准招商,到分层分类对企业精准服务,从促进产业链供需精准对接,到推动科技成果精准落地,每一项“对策”都能够“对路”,每一次“出手”都力求“出彩”,靠的是对形势精准把握。形势需要研判,研判不能误判。我们认为,城市实力靠产业,城市未来看科创。对合肥来说,就是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两个开路先锋”,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支撑“发展第一要务”。力争创新主体“四个倍增”:新型研发机构数两年倍增,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数两年倍增,百亿工业企业数三年倍增,国家高企数三年倍增。力争科创产业每年都有“四个千亿”:千亿级技术合同交易额、千亿级制造业投资,新增1个千亿级龙头企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尽快实现“2855”产业集群:即2个五千亿产业、8个千亿产业、5个千亿企业、500个“小巨人”企业,让“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产业地标闪耀中国、走向世界。
  政策把握要精准。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两方”:方向有对错,是颠覆性的,必须始终把准正确方向;方法有好坏,是修复性的,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形势越是复杂,越要把准政策导向、抢抓政策机遇、用足政策红利。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做到“六用”:把国家政策“用足用好”、对先发地区政策“能用尽用”、让本地政策“管用好用”,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超400亿元,市级产业政策累计兑现资金150多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100万户次,首次跻身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前10。可以说,政策落实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受惠之广前所未有,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今年政策导向,仍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的基调更加明确,进的要求更加积极。我们要更加敏锐地把握政策窗口期,坚持正确的事正确干、难干的事迎难上,把政策研究透、把握准、运用好,使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
  决策举措要精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民生领域,不要总是“我觉得”,而是要让“群众觉得”;不要总想自己搞点什么,而要真正解决群众需要什么。去年全市教育投入超过230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百余所、学位托位超9万个,均创历史新高。创伤和儿童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式开诊,近10万“回迁户”搬进期盼已久的新房,逾期5年以上未安置项目基本清零,正是这些可望又可及的民生实事,让合肥获评“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给予“一老一青一少”更多关爱。要更加关爱老人,全市60岁以上老人超140万人,要像抓教育、卫生一样抓养老,把养老作为“公益事业”,而不是“逐利产业”,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让更多老人安享晚年。要更加关爱青年,全市仅18-35岁青年人就接近300万人,要突出抓好青年就业,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统筹破解招工难、就业难“两难并存”问题,今年力争新增在肥就业大学生继续保持30万人以上,让“青春合肥”更受青年人青睐。要更加关爱幼儿,全市6岁以下婴幼儿超80万人,要继续提高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落实好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托育服务用房,并探索大企业等办托育,全社会共同努力,更好托起“明天的太阳”。
  执行环节要精准。既要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又要从策略上抓贯彻、抓执行,以创造性工作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统筹兼顾而不顾此失彼,层层加油而不层层加码,合成增效而不合成偏差。去年以来,我们实体化运作规委办,完善技术导则“正面清单”,制定红黄牌“负面清单”,新建幼儿园配建游园、公厕和家长等候区等“三件套”,以规划先行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质。规划行不行,还得看执行。越是高水平规划,越要防止跑偏“缩水”,甚至故意“放水”。从今年起,在全市探索公建项目派驻“规划督察员”,重点项目试行“总师负责制”,对规划实施情况全程把控。同时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市民代表、行业专家等共同监督,力争多留“震撼”、少留“遗憾”,推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干出精彩 拼出未来,始终要昂扬精神
  精彩来自精神。去年以来,我们之所以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敢闯敢试、连战连胜,靠的是对党负责的精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靠的是顽强斗争的精神,面对风高浪急,就乘风破浪;面对惊涛骇浪,要劈波斩浪,勇于担难担重担险,奋力苦干实干大干。靠的是刀刃向内的精神,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不是最好就学习最好,努力做得更好。靠的是乐观向上的精神,“累并快乐着”,这种快乐,是为党分忧的快乐,是为民尽责的快乐,是能力提升的快乐,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快乐。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怀揣“踏平坎坷成大道,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善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的光辉业绩。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合肥发展的美好未来不可限量,人民政协的作用不可替代。希望各位委员继续以服务发展的大格局、心系人民的大情怀、奋发有为的大担当,为合肥发展再立大功!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
敢闯新路  勇当先锋
——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摘要)
(2023年1月2日)

虞爱华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已经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合肥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应对“三情大考”:百年大变局的复杂世情、全球大流行的世纪疫情、五十年不遇的高温旱情,认真抓好“三件大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位、稳中有新高、稳中有倍增、稳中有突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喜人成绩。
  所有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全市上下团结奋斗,也凝聚着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和全体人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诚挚敬意和由衷感谢!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保持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敢打攻坚战的冲劲,而今迈步从头越,昂首阔步新征程。
第一,要敢闯科创路
  创新是合肥城市的最鲜明气质,也是我们干群的最可贵品质。从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屡创世界纪录,到全球科研实力排名年年节节攀升;从科创主体井喷增长,到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全市上下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产业创新是我们的立家之本,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发家之路。城市实力靠产业,城市未来看科创,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合肥科创名城建设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我们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续写更多“无中生有”的传奇,创造更多“新题大作”的精彩。我们要转变“科技与产业”的认识,树立“科技即产业”的理念,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力争创新主体实现“四个倍增”:新型研发机构数两年倍增,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数两年倍增,百亿工业企业数三年倍增,国家高企数三年倍增;力争科创产业每年都有“四个千亿”:千亿级技术合同交易额、千亿级制造业投资,新增1家千亿级龙头企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尽快实现“2855”产业集群:即2个五千亿产业、8个千亿产业、5个千亿企业、500个“小巨人”企业。放眼未来,科创合肥前景无限光明:从今年开始,我们将看到,合肥秒、合肥光源、合肥聚变等重大科技专项,将不断精彩亮相。我们将见证,合肥造中国芯、中国屏、中国车将加快“列装”,锻造现代化强国的产业脊梁。
第二,要敢闯改革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合肥过去的大突破得益于改革,合肥未来的大发展还是要依靠改革。去年以来,我们以改革破局开路,开展项目要素保障、产品场景“双找”、产业链供需对接等改革,让好项目与好资源珠联璧合。招投标“评定分离”、成果转化“专班推进”、城市更新“肥瘦搭配”等改革,既优化创新“软环境”,也改善城市“硬环境”。共享停车位、巢湖“八件事”、危旧房原址改造翻建等改革,敢于向问题“叫板”,就能让群众“叫好”。经验表明,老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就是还没有找到新办法、好办法;新问题之所以成为“拦路虎”,就是老办法不好用、不管用。这办法、那办法,最终有用的还是要靠改革的办法,用改革来破题。全市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要强化改革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刀刃向内,不是最好就学习最好,发现堵点就打通堵点,党员干部都要争当改革攻坚的“猛将”“干将”“闯将”。我们要继续强化原创性改革、集成性改革、迭代性改革,允许改革有失误,但决不允许不改革。新征程上,我们将更加旗帜鲜明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让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在合肥大地蔚然成风。
第三,要敢闯善治路
  众所周知,只有一流治理,才能建成一流城市。青春合肥正“拔节生长”,“成长中烦恼”还要靠成长来解决。去年以来,首超千亿的大建设,既大开大合“拉框架”,又下绣花功夫“精装修”,合肥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样子。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1155”大交通计划,去年打通了期盼已久的42公里“二环路”,今年要加快建设280公里的“大外环”,全面启动方兴大道东延巢湖、宿松路南延庐江、蒙城北路北接长丰、魏武路连通“新桥”“新站”等重点工程。要高品质高效率推进“一湖一园一廊一城”,即环巢湖旅游休闲圈、骆岗公园、江淮运河百里画廊、未来大科学城,打造现象级科创文旅新地标。在基层治理上,要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延伸,强化“党管”、推进“自管”、依法“严管”,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致力于打造国家新兴中心城市的合肥,必将向着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大步迈进。
第四,要敢闯共享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大事不放松、小事不放过、难事不放弃,已经做了很多事,但还有很多事要做。如今的合肥,每年新增“三个30万”:30万就业大学生、30万市场主体、30万机动车辆,不仅有大体量,而且有大流量,对公共服务水平是极大考验。我们要坚持再紧不能紧民生、再难不能难群众,该花的钱一分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能花。今年市政府一般性预算支出将压减20%以上,全部投入到民生、科创上。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建设更多更好的学校、医院及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尽最大努力,早日让年轻的父母不再为托位学位而焦虑,让生病患者不再为看病就医而发愁,让市民驾车不再为堵车停车而心烦,千方百计做好千万市民的“关键小事”,让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我们深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始终把群众的急事当成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养人”的合肥必将更“养人”。
第五,要敢闯赶考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始终处于“天天考试、处处考试、人人考试”的艰苦状态,干部考出高分,群众才能高兴。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老实人。要不断提高“三大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不断提高“三种能力”: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既能任劳也能任怨,既能争取更能争气。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要坚决做到“三严”: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现在,全市上上下下都感到事多事难,事多,因为我们正处于伟大复兴的盛世;事难,因为我们正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生逢盛世何其幸,玉汝于成何其乐。只要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年接着一年干,必将拼出一个人人皆得所愿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力量在代表、成效看代表。希望各位代表无论会内会外,履职尽责在状态,担当作为求实效,继续争当党和人民信得过、离不开、忘不了的代表。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合肥篇章!

  编辑:段宜辰

警视在线

律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