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持续高发,不法分子以“实体产业投资”为伪装,通过情感营销、免费福利等手段精准锁定老年群体,将“养殖业、旅游业”等看得见的产业包装成“稳赚项目”,利用老年人对实体产业的信任行骗,涉案资金多被挥霍,追损难度大,严重侵害老年人群体财产权益。
案例详情
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某公司实控人高某通过 “挂名法人”操控空壳公司,以“生态养殖+旅游”为噱头,谎称在浙江有4家门店、甘肃河南有牛羊场、宁波有酒厂,推出“投资10万月息8000元”(年化16%)的返利方案。业务员通过地铁站发传单、赠米油、加微信情感维系等方式拉客,组织数百名老人免费旅游并现场推介,伪造产业照片增强可信度。至案发,共吸收600余名投资者(多为老人)资金2400余万元,仅部分用于虚假实体运营,造成实际损失1800余万元。
案件处理
2023年10月警方立案侦查,抓获经理韩某、业务员小李等涉案人员,深挖出幕后实控人高某。2024年1月案件移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引导补充侦查固定证据,目前韩某等已被判刑,高某因涉其他犯罪正服刑,将解回再审,涉案资产正在追缴中。
案件警示
1.警惕“情感营销+实体包装”陷阱:以免费礼品、旅游拉拢老人,再用“实体产业”背书的,多为非法集资套路。
2.拒绝超高收益承诺:年化收益超6%即需警惕,16%的 “稳赚”回报远超合理范围,必然暗藏风险。
3.提醒老人理性投资:子女应告知老人“熟人推荐、小恩小惠”的风险,投资前务必多方核实,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编辑:唐振华